-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4-10-09 17:48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陵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变,全力推进幸福教育“一号改革”,以创新的举措和坚定的决心,积极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在思政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思政育人课堂,筑牢信仰之基
以构建思政课程大课堂为有力抓手,全力打造特色思政育人品牌。系统推进信仰课堂、红色课堂以及行走课堂建设,筑牢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石。举办“红色文化节”“书记讲党课”“红色寻访”等活动,串连起学生对革命历史的深刻认知,点燃学生心中的爱国之火。凝练“渡江战役造船精神”等校本文化建设课程,利用校园广播开设“思政微课堂”,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引领各中小学走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单声博物馆和杨延修、沈毅、孙龙珍、梅兰芳纪念馆等市区红色阵地,开展“行走的思政”“生活中的思政”主题教育活动,组建“凤娃”红色故事宣讲分队,选拔培养少儿宣讲员,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引领学生成长
积极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格局。广泛开展“学四史”“以青春的名义宣誓”“牢记价值观 点亮中国梦”“传承红色基因争做强国少年”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出“教师妈妈”“三进工作”“绿叶先锋”“文明护照”“伍成教育”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思政育人品牌。其中,“教师妈妈”育人品牌被《中国教育报》大篇幅报道,先后入选“江苏好人榜”和“中国好人榜”,中宣部、教育部和央视频道多次向全国推介。“绿叶先锋”志愿服务团队获评第 21 届全国青年文明号,被《江苏教育报》推介。这些品牌如同一座座灯塔,照亮学生成长之路,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引领学生在思政教育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三、深化思政教育融合,拓展育人渠道
充分发挥劳动启德功能,开发特色劳动教育项目,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打造“耕读园”“四点三微课程”“开心农场”等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样态,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艰苦奋斗、勤劳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加强健康人格教育,深化“润心”行动,依托社区建设家长学校(课堂),开发“泰给力”家长学苑微信小程序,打造家长成长课程,指导家长树立科学育才观念,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线上+线下培育学生‘阳光心’”入选江苏省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服务“双减”)典型案例。多所学校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以及省、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聚焦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名优人才“遴选培养、管理使用、引领辐射”一体化的培育体系,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筑牢思政育人的坚实堡垒。涵养优良师德师风,出台《海陵区师德师风建设十项禁令》,设立公开举报电话,组织教师开展抵制“有偿补课”和“违规补课”集体承诺活动,常态化开展“师德巡访”专项督查行动,坚决查处有悖于教师形象的行为。同时,制定《社会性事务进校园“十不准”》《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崇教优师”六条举措》,从教师荣誉制度、学历提升、体检就医、人才住房、教师减负等方面落实关爱教师举措,组织师德模范巡回演讲报告会,定期评选“胡瑗名师”、新时代 “四有” 好老师、“教育之星”和“感动教育人物”,讲好“教师妈妈”故事和“我的教育故事”,激励教师爱岗敬业、安心从教,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思政育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