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海陵“五行计划”推动执法监督提质增效
  •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5-11-11 17:02
  • 浏览次数:

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推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五行计划”,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理念融入年度工作目标,从夯实基础、凝聚合力、动态监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提升执法监督效能,“纸上规划”变成“落地实景”,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一是党建垒“土”:科学谋划,夯实工作基础。深入谋划部署。年初制定《海陵区2025年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要点》,明确任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年内3次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作出专门批示,定调领航。推动制度保障。实施《海陵区规范行政机关涉企行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执法规范和监督到位。完善工作体系。加挂“海陵区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牌子,启用印章,并实体化运作;在11个司法所加挂“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牌子,实现监督力量向基层延伸。

二是党建燃“火”:凝聚合力,攻坚重点任务。发挥执法监督“聚能效应”。组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汇聚多个科室党员干部、业务骨干和轮岗人员,共同参与专项行动,实现“聚是一团火”的协同效应。规范涉企检查“再添火力”。推动各执法部门实行“扫码入企”,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相关做法在央视新闻等平台宣传报道。今年1—10月,全区开展涉企检查1704次,其中部门联合检查225次,检查频次同比下降19.7%,切实为企业减负。做好三年行动“最后冲刺”。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对照任务分解表,做好终期评估迎检准备工作,确保工作成效全面展现。

三是党建润“水”:动态调整,拓宽监督视野。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执法部门动态调整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市场监管等部门免予处罚案件58起,从轻处罚案件106起,减轻处罚案件343起,减免金额3000多万元。动态调整镇街赋权事项。对镇街行政处罚事项进行细致梳理和评估,经省司法厅函复同意,收回11个镇街79项行政处罚事项,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困境。切实管好用好“流动监督”。选聘18名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职工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先行官”,联合区发改委开展营商环境体验活动,邀请“先行官”共同深入执法现场,全程跟踪、监督执法、评价总结。

四是党建淬“金”:探索创新,打造优质品牌。创新“司法行政+企业”联络机制。开展涉企行政执法集中回访活动,与全区72位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对一”联系,并建立常态化联络,向企业发放《海陵区行政执法监督联系卡》500余张,确保问题反映渠道畅通。探索“复议+监督”联动机制。将行政复议的事后监督转化为行政执法的事前监督,对8件存在执法问题的行政复议案件进行跟踪,提升行政执法部门的纠错效率。拓展“1+N”多元监督机制。通过发布公告、联动12345热线、建立执法监督观测点、评查执法案卷,共计收集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14条,制发提示函4份、督办函5份、整改意见函9份。

五是党建培“木”:建强队伍,激发内生动力。开办“执法讲堂”,常态化业务培训。打造“行政执法讲堂”,5月的重点部门集训、7月的镇街党风廉政教育和业务培训、9月的全区线上轮训等,让执法人员在理论与实践中“百炼成钢”。建立“监督人才库”,提供专业支持。从各行政执法部门选拔46名经验丰富、熟悉法律的人员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人才库,为重大执法监督活动和复杂案件办理提供智力支持。用好“考核指挥棒”,严格人员准入。严格把控行政执法证申领,今年734人参加全省执法证考试,通过率100%,全市唯一;通过点对点发送《提示函》的方式,提醒相关执法部门加强执法人员理论水平的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