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5-11-17 17:15
-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推动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后续照管对象等特殊群体顺利回归社会,海陵区司法局积极响应“黄丝带帮教”行动号召,依托民盟中央与司法部联合发起的公益性平台,以“黄丝带帮教·凤城同心”品牌建设为核心,扎实开展系列帮教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赋能重塑,全面提升特殊群体社会融入力。海陵区司法局坚持“帮扶即是治理”的理念,着力从技能、心理、家庭三个维度切入,构建全链条帮教体系。在技能培训方面,累计组织汽车维修、急救知识等实用型培训230余人次,帮助特殊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竞争力。心理矫治方面,“心途阳光”项目创新性地将特殊群体、家庭监督人及社区工作者纳入同一辅导体系,开展“向阳行”系列心理活动,有效修复家庭关系,三方关系改善率达70%,显著提升了特殊群体的情感支持系统。截至目前,各类帮教活动已覆盖58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矫治一人、温暖一家、影响一片”的良好社会效应。
创新联动机制,持续夯实监地衔接闭环运行。为打破“高墙内外”信息壁垒,海陵区主动延伸帮教触角,联合民盟在句容监狱设立“黄丝带帮教”基地,通过挂牌签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选派心理学专家入监开展心理疏导讲座,精准对接服刑人员心理需求。同时,组织市、区两级民盟力量赴南通女子监狱、镇江监狱开展“送法进大墙”道德讲堂、“法治文艺演出”进大墙等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法治理念,激发服刑人员积极改造的内生动力。这种“监狱+社会+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模式,实现了从服刑改造到回归社会的无缝衔接,为后续安置帮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多元网络,全面营造全社会参与帮教氛围。海陵区司法局创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益投入”双轮驱动模式,在区矫正中心、阳光就业帮扶基地、法治宣传教育中心设立3个标准化帮教工作室,实现制度上墙、服务落地。联合社区、爱心企业搭建公益实践平台,组织矫正对象参与助老服务等志愿活动,在服务他人中重塑自我价值。针对特殊人群未成年子女,开展“护苗行动”,为13个家庭提供教育指导与心理疏导,切实解决其家庭后顾之忧。此外,累计募集善款2.3万余元,用于开展义诊、物资捐赠等帮扶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突出机制创新,打造专业化长效化帮教品牌。海陵区司法局创新推出“1+3+N”帮教机制:以“黄丝带”帮教团为核心,联动社区、爱心企业、民盟组织三方力量,组建法律服务、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N支专业队伍。2024年7月,通过公开招募组建讲师团与关爱队,签订合作协议,累计举办专题讲座10场,覆盖340余人次,实现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同时,实施“三化三优”策略,推动团队专业化、服务多元化、品牌典型化,全面提升帮扶效能。联合法宣创新打造“文艺+法治”融合模式,通过道德讲堂、法治文艺演出、中国画欣赏课程等形式,将法治教育融入文化熏陶,实现“以文化人、以法育人”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