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要闻
烟火里的海陵 | 七旬老篾匠传承指尖上的“神技”
  •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3-11-17 17:35
  • 浏览次数:

一根藤条/竹条、一把篾(miè)刀,一生与篾器为伴,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在城东街道,有一位名叫孙寅生的老篾匠,坚守这一传统技艺50多载。

七旬老篾匠

宫涵小区一处不起眼的小屋前,孙寅生在家门口圈出了不到5平米的地方作为他的“工作间”,在这小小的“方圆几米”内,满是竹子、藤条,还有年代久远的工具,墙上挂着的小音响播放着80年代的老音乐,孙寅生扯了扯围裙衣角,不紧不慢地走到堆满藤条、竹条的“工位”旁,一边跟着哼哼,一边抽出一根提前处理好的藤条,忙碌了起来。

别看老孙已经70多岁了,可手上的功夫一点都不含糊,布满老茧的手指,灵活掌控着细细的藤条,藤条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灵性,听话地随着手指的拨动而上下飞舞,一拉三扯两缠一绕,不到5分钟,一个藤拍在他手中初具雏形。“藤条就是‘调皮’,直接用会断,要泡3-10天就‘老实’了。”在孙寅生眼中,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有它们独特的特点。

与篾器结缘

“干我们这行的,手艺都是老师傅一代代传下来的。”说起自己的手艺,孙寅生脸上满是自豪,一边快速翻转着藤条,一边说起了他和篾编的“缘分”。

18岁时,孙寅生下乡插队,被安排学做篾编,心灵手巧的他上手很快,颇受好评,“刚开始编织时,双手总是被竹子扎得都是血,现在手都结满了茧。”

孙寅生坦言,制作其实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工多艺熟、熟能生巧,靠的是耐心和细致。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和琢磨,他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经验,练就一手编织绝活。回城后,孙寅生更是专心研究打磨自己的技艺,渐渐地,他的篾编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街里街坊都知道老孙家的篾器好看又好用。

丢不得的老手艺

“我敢拍拍胸脯说,我的这些东西质量肯定呱呱叫,能传家用呢。”孙寅生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编手艺受到了现代工艺的冲击,编织品逐渐被塑料、铝合金、不锈钢等制品替代,原材料难找,价格也涨了,会竹编、藤编的手艺人会越来越少。但因孙寅生手艺精湛、价格公道,积累了不少老客户,在与时代的碰撞中,他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这门传统技艺。

如今,儿子儿媳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在老街开了一家篾器店。“老手艺,舍不得丢,篾编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只有大家都关注它,才有可能将这门手艺给子孙后代传下去。”孙寅生说,只要有人愿意学,一定会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他。(全媒体记者:林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