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要闻
乡村振兴指导员于勇、丁唯好样的!
  •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4-09-25 17:44
  • 浏览次数:

让村级经济富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村里风景美起来……近年来,海陵深入落实市委组织部工作部署,聚焦实现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工作,积极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进一步用足用活部门人才,盘活优势资源要素,有力推动理念、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资源要素下乡,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苏陈镇大冯甸村位于老通扬运河北侧,该村在运河沿线有不少码头,自古商贸繁华、历史遗存较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党总支副书记于勇,被市选派任苏陈镇大冯甸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书记。一到村,于勇就充分发挥党史方志档案部门专业优势,细致挖掘大冯甸村红色文化资源。

“这座红色游园建在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炮台遗址上,我们计划在游园内添加文化墙,展示‘大冯甸伏击战’历史,更好地发挥游园资政育人的作用。”充分调研,在现有的人文景观植入本土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于勇花了不少心思。

“我们计划在10月初进行改造,增加苏陈人民群众支援大军渡江的内容和苏陈镇革命烈士的人物介绍。”苏陈镇大冯甸村党总支副书记蔡昌南说,“改造完成后,红色游园会有更多看点,游园功能会得到延伸。”

为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北党校旧址的作用,于勇专门到南京、扬州等地的档案馆查找资料,撰写展陈大纲,力求真实完整、全面准确再现苏北党校旧址的历史面貌。于勇还主动联系相关单位,以苏陈红色资源为载体,通过主题党日、研学交流等活动,开展红色资源沉浸式教育。“在放大红色资源社会效应的同时,我将与村两委班子就文化、教育与旅游融合展开论证,比如将红色资源与特色农产品展销、乡村观光休闲结合起来,让红色之花和产业之花成为村民的富裕之花。”于勇说。

“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真正解决群众所盼,让群众满意。”市选派任城东街道丁冯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书记的丁唯,驻村2个多月来,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与村民促膝交谈。她仔细询问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迅速掌握丁冯村的基本状况。

丁冯村以蔬菜种植为主,这几年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丁唯主动参与到乡村大礼堂的改造设计中,努力将闲置厂房改造成集文化活动、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综合体。“大礼堂建好后,免费为我们提供红白喜事场地,可省不少钱。”村民丁六根说。

丁唯注意到,丁冯村土地、水面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发展农文旅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里有一块100余亩的河塘和地块正处于闲置状态,经与村两委沟通并得到支持后,丁唯积极邀请合作单位实地考察,就投资方案、收益分配等关键问题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丁唯有想法、有干劲,非常感谢市里派来这么好的干部。”丁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建国说,在丁唯的指导下,村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我将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村情民意调研,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丁冯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丁唯说。

驻村过程中,乡村振兴指导员利用自身人脉和资源优势,实干巧干,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全媒体记者:刘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