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7-15 09:51
- 浏览次数:
从球员到教练,从赛场到校园,作为“苏超”联赛泰州队的39号前锋,鲁张宇的足球生涯如同一颗滚动的足球,始终未曾偏离热爱的轨迹。
从校园绿茵到苏超赛场
傍晚时分,城东小学济川校区足球训练场上,35岁的鲁张宇正弯腰拾起滚到脚边的足球,高声指导着围拢过来的少年们:“双脚站稳,盯着球的方向!”
鲁张宇与足球的缘分始于小学三年级。“那会儿就觉得追着球跑特别快乐,下课铃一响,书包一扔就往操场冲。”这份纯粹的热爱支撑着他走过二十余载足球路。
在职业球员普遍“黄金期”已过的35岁,当被问及为何坚持时,他的回答简单而坚定:“足球早就不是爱好了,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如今身兼球员与教练两职,他仍保持着严苛的训练节奏——每天常规训练2小时,额外加练1.5至2小时的体能、力量与减脂训练,“苏超的强度不允许松懈,哪怕只是作为替补,也要随时做好上场的准备。”
争议中的初心不改
6月29日晚,“苏超”第5轮,泰州队主场迎战徐州队,成为鲁张宇职业生涯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比赛进行到第89分钟,泰州队以1:2落后,鲁张宇临危受命替补登场。“心跳得像打鼓,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把比分扳回来。”他回忆道,彼时赛场呐喊声浪几乎要掀翻看台,而他攥紧拳头踏上草坪的瞬间,所有杂音都被简化为脚下的绿茵和眼前的足球。
这场登场却意外卷入舆论漩涡。赛后有声音质疑:“这一看就是放弃了,让赞助商上来秀一把”“泰州队没人可以换了吗?”……但鲁张宇的回应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嘴长在别人身上,我只负责踢好自己的球。”
他坦言,比起外界评价,更在意的是每次训练后肌肉的酸痛、每次射门击中门柱的遗憾。“这些真实的感受,才是足球该有的样子。”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宿迁之战,他加练频次再次提升,“如果能上场,我想为泰州打入制胜球——这不是口号,是每天加练时反复在心里模拟的场景。”
让足球种子在泰州扎根
“苏超”联赛的征战经历,也为鲁张宇的足球教学注入了独特的实战视角。他常常在训练中给孩子们讲述对阵徐州那场比赛最后几分钟的情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不到终场哨响,比赛就不算结束。”他认为,职业赛场的意义不仅是竞技,更在于为青少年种下“坚持”的种子。
受益于“苏超”联赛带来的热度,今年暑期,鲁张宇所在的俱乐部招生情况十分喜人。“招生比去年多了一大半,好多家长都是因为‘苏超’的火热,主动带着孩子来报名。”鲁张宇笑着说道,言语间满是自豪。这个由海陵区足协支持的俱乐部,如今也顺利开启了暑期模式,为热爱足球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平台。
谈及未来,鲁张宇的目光落在训练场上奔跑的身影上:“希望有一天,这些孩子能穿着泰州队的球衣站在更大的舞台,而我坐在观众席上为他们加油。”(全媒体记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