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要闻
破解养老难题,海陵有“智慧”更有“温度”
  •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10-29 10:19
  • 浏览次数:

“别看它小,可顶用了!”提起床头那个带着红绳的紧急求助呼叫器,城中街道89岁的王月英奶奶话里透着踏实。那天,儿子在家拖地,不小心拉到了红绳,没一会儿,社区就来了两个人,上门询问她的情况。王奶奶心脏不太好,家里装上这个“小玩意”后,心里安稳多了。

在海陵,像王月英这样的老人不少。全区老龄化率达30.16%,远超全省平均水平。面对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海陵区把养老服务做到了老人家门口,让温暖触手可及。

“有它在,安心!”这不只是王奶奶的感受。在城中街道时代花园小区,工作人员为邓桂英阿姨调试好跌倒报警器。“您放心,这个不带摄像头,万一在浴室摔倒,或者大半天没动静,它就会自动把消息发给监护人、网格员和街道。”工作人员耐心交代。邓阿姨听得认真,心里也踏实下来。

在王奶奶家,是紧急求助呼叫器;在邓阿姨家,是跌倒报警器、燃气报警器……这些不起眼的小设备,成了老人家里的“守护神”。

而在城中街道综合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正显示着1400多户老人家中安装智能设备的信息,一旦有异常,系统立即预警和启动相关机制。

“我们以‘人防+技防+联防’为核心,对于辖区80周岁以上老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跌倒报警器应装尽装,家里的设备是‘感知神经’,这个大屏就是‘智慧大脑’。”城中街道综合指挥中心主任王彬介绍,接下来,街道将继续深化政企协同,丰富智能设备种类,同时优化助餐、医疗等配套服务,让智慧养老的温暖触角延伸到每个银发家庭,全力打造海陵“老有颐养”幸福标杆。

除了技术带来的安心,更有陪伴带来的开心。

下午两点多,城南街道新胜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正热闹。理发、打牌、下棋、看电影……自今年8月升级改造重新开放后,这儿就成了老人们爱去的“打卡地”。两层小楼里,理发室、棋牌室、书画室、歌舞房、康复区一应俱全,服务着社区两百多位老人。

细节处处见用心:卫生间装了防滑扶手,活动室做了隔音处理,日间照料区和社区卫生站紧密配合,健康监测、用药管理都很方便。

66岁的汤六凤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已经能熟练地用康复器械做锻炼。“这儿亮堂、隔音好,我和邻居们天天约着一起来唱歌跳舞,比在家热闹多啦!”更贴心的是,中心一直开放到晚上九点,老人晚饭后也能来活动活动。

“升级不只是翻新空间,更是重塑服务。我们希望让养老从‘单一保障’变成‘温暖陪伴’,把这里建成老人有归属感的幸福驿站。”新胜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金贵说。

从一键呼叫的跌倒报警器,到热热闹闹的养老服务中心,海陵的养老服务,正悄悄融入老人生活日常。它不只是一个个设备、一间间活动室,更是一份“被看见”的温暖。科技守护着他们的安全,陪伴抚慰着他们的孤独——养老,在海陵可以成为一件有温度的小事。这些点点滴滴的用心,汇聚成晚年生活里最实在的暖意。

今年以来,海陵围绕“家边、身边、周边”服务需求,织密养老服务网络,打造“老有颐养”民生样板。科学布局33家社区助餐点,补贴老年人2万多人次,方洲社区、海光社区、梅兰社区、莲花社区助餐点日均服务超100人次;持续完善社区养老设施,新建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5家,有序推进城南街道、城西街道、华港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2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围绕照护、保洁、健康等5大项17小项服务,为全区80周岁以上及特困老年人群体提供上门服务,今年1-9月服务2.1万人次、17.9万人次。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建中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涉老项目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强养老服务业务指导;积极推动政企合作创新,引入优质企业参与智慧养老项目;深化区级智慧平台建设,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互通,实现老年人信息、服务资源、补贴发放等“一网通管”;加快推进适老改造工作,推动智能设备普及,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全媒体记者:卢婷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