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10-15 15:26
- 浏览次数:
“我家老头子80岁了,抢救了好几次,多亏了这里的医生,现在指标基本正常了!”在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患者周爹的家属唐云奶奶满是感激。这份认可的背后,离不开该院杨克勤主任的深耕与引领——从一名初涉临床的医生,到老年科主任,再到带领科室实现“从弱到强”的蜕变,他始终以专业为基、以温度为准,为老年患者筑起一道“安心防线”。
用专业知识铺就守护路
提及与老年科的缘分,杨克勤医生的经历颇具故事性。2009年,他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初始专业虽为皮肤科,但受其导师王玉玺教授的耳濡目染,一头扎进了风湿诊疗领域。入职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仅半年,他便主动请缨,赴南京鼓楼医院进修风湿免疫科,夯实专业基础;2013年,随科室合并转入老年科后,他又敏锐地意识到老年病“多病共存”的诊疗难点,于2018年至2019年赴浙江大学附属二院进修神经内科及重症医学科,补全诊疗短板。
如今的杨克勤,擅长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等疾病诊治,更精通老年综合征诊疗。“老年人看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盯着全身状况看。”这是杨克勤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在老年科多年的核心诊疗理念,让科室逐渐成为泰州老年患者的“安心之选”。
让“隐藏病情”无所遁形
“很多老年患者的病,藏在‘不起眼’的症状里,得靠老年综合评估挖出来。”杨克勤在科室成立之初,便将“全面综合评估(CGA)”定为患者入院后的“第一道工序”,这一举措,也让不少老年患者摆脱了“怪病”困扰。
不久前,一位因严重尿频辗转多家医院却查不出病因的老人,来到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杨克勤立即带领团队启动CGA评估,发现该患者有严重跌倒风险,先排除泌尿系统疾病,又敏锐发现老人虽无帕金森病人典型的震颤表现,却有行动迟缓、肌张力高、尿频等问题。最终老人确诊为:帕金森病,尿频正是其非运动症状。“要是漏了行动迟缓这个细节,再查多久也找不到根因。”杨克勤说。在团队制定的针对性治疗方案下,老人尿频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守“温度初心”带科室
根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原来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但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不到70岁,说明老年人平均带病生存时间接近10年。“对老人来说,能舒服地‘带病生存’,比什么都重要。”在杨克勤看来,老年病诊疗不仅要“精准”,更要“有温度”,这份温度,既体现在他的诊疗思路里,也融入了科室发展的每一步。
面对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用药易冲突的问题,杨克勤提出“治疗做减法”的理念,摒弃多科室各自按指南开药的传统模式。“我们要给老人提供最适配的方案,让他们活得有质量。”
在带领科室成长的过程中,杨克勤的“温度”还藏在细节里:他要求科室医生每天坚持两次查房,主动追问生活细节,如“食欲、睡眠障碍、便秘、情绪”等,“这些‘小事’里藏着老人的身体信号,半点不能马虎。”
为适配老年患者的多元诊疗需求,医院引入了骨密度治疗仪、无创呼吸机、超声药物渗透治疗仪、膀胱神经和电刺激仪、高频震荡排痰仪等专业设备。在此基础上,科室还搭建了一支年轻且专业的MDT多学科协作团队,进一步打破诊疗局限。“我们的MDT团队,医生全是对应学科的研究生,涵盖风湿、肿瘤、内分泌、消化、血液等领域,诊疗覆盖面十分全面。”杨克勤介绍,每天团队都会一起查房、集中讨论病例,共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彻底避免单一学科“单打独斗”的弊端。谈及未来,杨克勤目标坚定:“接下来,我们会继续针对性引入多领域人才,带领科室打造有差异化的老年科,让更多老年患者在这里能得到‘一站式’优质服务,守住他们的晚年幸福。”(全媒体记者: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