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
索引号 3212020031/2007-02281504 主题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发布机构 海陵区政府办 发文日期 2007-02-28
发文字号 泰海政发〔2007〕23号 时 效
区政府关于印发《海陵区文化、体育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 信息来源:海陵区政府办
  • 发布日期:2007-02-28 15:04
  • 浏览次数:

九龙镇人民政府,区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海陵工业园区,区各直属单位:

现将《海陵区文化、体育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海陵区文化、体育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海陵区文化、体育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我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今后五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体育工作水平,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制定海陵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海陵区“十五”文化发展的状况

“十五”期间,海陵区的文化工作,围绕“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这一目标,稳步推进群众文艺创作、 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群众文艺创作

改编创作的戏歌《常回家看看》荣获2001年中国广播戏歌邀请赛新创作品策划奖,同时荣获江苏省首届戏歌大赛作品创作一等奖、演唱一等奖、泰州市“电信杯”全市首届社区文艺调演一等奖,并选调为中央电视台南腔北调栏目组2002年春节节目;创作的小品《投保》,在2002年中国曹禺小戏小品大奖赛中荣获三等奖。2003年在文化部、建设部、文联和联合国教科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联合举办的“世界遗产在中国艺术作品展”中,国画《雨后黄山分外媚》荣获优胜奖。2004年作品《民工潮》入选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化厅、国画院、美术馆、广电集团等单位承办的“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参展。积极开展对地方文化的挖掘,编辑出版了“梦里故园系列丛书”《古城忆旧》、《海陵吟萃》、《往事回眸》。

2.群众文化活动

“十五”期间,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显现出层次高、普及广、特色强的特点。

基层文化阵地创优取得成效。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重点,开展乡镇、街道文化站的创建达标工作。注重抓好小区、居委会文化室的建设。全区80%的街道居委会建有文化室,并有不少于5项活动项目和5支文体团队。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十五”期间组织举办了五届社区文艺调演、两届教师艺术节、建党80周年、第二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海峡情”业余京剧、“永远的梅兰芳”泰州梅兰芳故乡京剧票友演唱会、颂歌献给党——海陵区“七一”群众歌咏大会、精神文明十佳‘先锋颂’专场文艺演出、承办了省文化厅主办的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迎接党的十六大群众歌咏大会和市二中、城东小学百年校庆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各社区举办了“庆八一大型广场军民联欢”、社区广场文艺演出、“欢乐金秋”社区文体汇演、“西门子杯”泰州“十佳青年歌手大赛”、“京剧广场”等多场大型文艺活动。

3.文化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海陵区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已启动。各街道、乡镇文化站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落实文化系统内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完成了文化实业公司的改制工作。

4.群众体育事业

“十五”期间,多次组织参加了省、市的群众性体育比赛和表演。区代表队荣获江苏省首届沙滩秧歌大赛三等奖。承办了市第二届运动会职工象棋、围棋比赛,开展了老龄象棋、围棋比赛、学生田径比赛以及各类群众性体育项目的比赛。 开展送体育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了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目前我区的江苏省一级、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110人。

“十五”期间,全区共向省、市体育局申请体育彩票公益金共150万元,完成了城区40多个国家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省级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和体育彩票全民健身点的建设。

由于“十五”期间公益性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扶持,文化建设起点低、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文化事业的发展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与邻近县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街道、乡镇原有文化设施移作他用或废弃情况严重,文化站站舍被挤占、挪用、变卖,许多站舍设施老化,缺乏购书经费,报纸、期刊数量很少,图书破旧老化,功能得不到发挥。体制不顺,对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一体化程度较低,文化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缺乏。

二、“十一五”文化、体育发展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泰州市“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总目标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身体素质和改善文化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城区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奋斗目标:至2010年,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完善,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功能进一步改善。巩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文化、体育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打造具有海陵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扶持业余文艺团队和体育社团。各门类文艺创作精品逐年增多,文化事业形成良性发展的态势。群众体育普及率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明显上升,社会体育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三、“十一五”文化、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㈠公共文化服务

1.基层文化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区、街道(镇)、 社区(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

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大力发展民间群众文化团体。鼓励各种文化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带头人,鼓励居民通过参加各种兴趣、爱好和自我教育的小组实现对文化生活的参与。

2.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区文化艺术中心为重点,完成区文化馆的达标建设。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实施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工程。到“十一五”期末, 全区每个街道建成达标文化站, 乡镇完成标准化文化站建设,全区社区(村)全部建立文化室。

㈡ 文化艺术事业

1.以创作为重心,多出精品力作。区文体局、文联联合筹建文艺创作室和书画院,发挥文联、文化馆和社会各文化艺术社团文学学术爱好者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文化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的创作积极性,在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戏剧、舞蹈等领域,每年推出一批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新作。全区每年推出1—2个优秀文艺作品,1—2件优秀美术摄影作品,并力争在“五个一工程奖”及省、市美展评比中获得优异成绩。

2.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精心策划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以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为重点,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又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重点办好海陵区社区文艺调演,春节民俗文艺大会串。每年组织1—2次全区性的、有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大型庆典文艺活动。

3.打造文化品牌。发挥地方优势,彰显京剧特色,把已经形成的富有特色的京剧文化品牌做强做大,与海陵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相结合,突出主题,办出特色,成为海陵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

㈢民族文化保护

1.加强对区域文化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研究力量的作用,围绕城区文化进行有重点的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加强对泰州历史上形成的王艮学派、泰州盐税文化、海陵竹枝词等宝贵文化遗产的研究、挖掘,并以图书、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生动活泼的乡土教材。进一步弘扬泰州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续编“梦里故园系列丛书”之《海陵潮撷英》。

2.保护利用文物资源。在保护好现有文物的同时,切实抓好旧城改造中的文物抢救和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街区保护,积极配合海陵资产公司和市文物管理部门完成夏家花园、范家花园等文化景点的全面修缮工作,展示泰州时代文明、历史变迁特色的民俗文化,使之更好地为城市改造、经济建设和区域文化提供服务。

㈣文化产业

1.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大力推动图书、音像、文化娱乐、影视演出、网络文化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民间手工艺、文物、字画、民间艺术收藏品及花鸟鱼虫等商品的交易,满足居民日常文化消费的需要。

㈤文化市场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管理促繁荣,以整顿促发展。

加大网络游戏管理力度,促进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演出市场相关工作,积极支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繁荣演出市场。以娱乐场所条例为依据,促进经营管理规范化。加强音像市场管理,鼓励和扶持音像制品连锁、超市等现代流通模式的发展。充分发挥主城区的区位优势,推动印刷品、电子产品、版权产业等市场的发展。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㈥社会体育事业

1.实施全民健身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健身体系“八个一工程”,提高体育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的作用,大力促进社区体育发展,完善以晨晚炼点为主要形式的基层体育组织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在经营性体育场所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继续推进以全民健身工程(点)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青少年、农民、职工、老年人、妇女健身活动,积极加大健身气功活动的推广、展示和交流。95%的街道建有体育彩票健身工程(点)。

2.体育场馆建设。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加大体育场馆建设的经费投入,积极利用民间资本,按照省“四个一工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争取完成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

3.实施群众体育精品战略。以社区群众体育为重点,开展“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的创建工作,打造群众体育特色品牌,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周”等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4.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期间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帮助青少年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5.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强化体育产业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和体育用品市场。引导群众健康消费,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体育产业。

㈦ 文化、体育人才队伍

1.加强文化、体育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教育文化、体育工作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时代脉搏,提高道德素质,端正行业作风,以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

2.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确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价值观,建立海陵区文化、体育人才档案信息。 进一步做好艺术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工作,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艺术人员的优胜劣汰。

3.加强区、街道、农村文化站队伍的业务培训和文化行政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到“十一五”期末,努力使文化系统人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85%。完成5名一级、200名二级、400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争取全区全民健身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40%。

四、规划保障措施

1. 完善工作职能。基层文化、体育建设列入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区政府每年对各镇政府基层文化、体育建设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考核。政府各职能部门配合支持基层文化、体育工作,形成文化、体育建设的合力。

2.落实和完善文化、体育经济政策 。落实和完善国家、省及市的各项文化、体育经济政策;财政每年对文化、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幅度争取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建立海陵区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逐年递增积累,保障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投入的必要经费。

3.加强依法管理 。进一步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群众举报监督制,强化行政问责制与行政责任追究制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五、实施的重点工程:

1.文化艺术中心达标工程和完善文化站建设

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评估达标验收标准。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包括艺术培训教室(钢琴、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二胡、古筝、美术、书法等)、综合排练厅、图书馆及阅览室、综合展览厅、多功能厅、体育健身馆等。

完善文化站建设。每个街道建成达标文化站。经费:各街道筹集资金建设。经文化部门验收合格后报区政府,由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对达标文化站给予资金补助。

2.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对梅派艺术、道教音乐、泰州学派、盐税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对濒危门类的民间艺术,通过抢救性记录并加以传承,实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方案”,完成保护工程试点阶段的目标任务。根据省财政厅和省文化厅(2004)178号文件精神,设立专项资金。

3.社区文艺调演、春节民间文艺大会串

抓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每年一度的全区性群众文艺调演和春节民间文艺大会串,抓特色,创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