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212020031/2022-08261740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发布机构 | 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日期 | 2022-08-26 |
发文字号 | 时 效 | 有效 |
- 信息来源:区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2022-08-26 17:40
- 浏览次数: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海陵区“十四五”文化建设规划》(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必要性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面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对于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致力民生、聚力转型,建设“幸福海陵”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全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与“一轴一核三极三城”相匹配的“文化硬核”,推动文化古城复兴,区委宣传部牵头编制了《海陵区“十四五”文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主要阐明今后五年海陵区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从2021年10月启动,到2022年6月底结束,先后历时8个多月。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完成前期调研、座谈讨论等基础性工作后,正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于4月中旬完成《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4月26日至5月26日,通过海陵区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意见征集期间未收到意见建议。6月2日,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经专家评议论证,原则通过《规划》文本。6月15日至6月20日,区委宣传部再次向各镇(街道)以及区相关部门征求了意见,在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了《规划(送审稿)》文本,并于6月29日通过合法性审查(泰海司法审〔2025〕25号)。7月上旬,区委宣传部按照审查意见,对《规划(送审稿)》进一步修订完善,最终形成1.7万余字的《规划(草案)》。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由十一个部分组成,共分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第一、第二部分,分别是“立足现实基础,抢抓文化发展机遇”“把握总体要求,明确文化发展目标”,主要阐明编制依据、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区文化建设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城市架构,推动文化古城复兴,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到2025年,主流思想引领力强劲牢固、特色文化影响力充分彰显、文艺精品创造力全面提升、文明风尚塑造力极大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创新力竞相迸发,将全区打造成为时尚魅力彰显、精神气质昂扬、文化供给丰富、文化产业繁荣的“文化硬核”。
第二板块为第三至十部分,主要阐述了“十四五”期间全区文化建设8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强化理论引领,筑牢共同思想根基。《规划》提出坚持不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强化理论阐释与社科研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等任务,到2025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形成高度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植根于全区干部群众思想深处。
二是打造文化“硬核”,推动文化古城复兴。《规划》提出要紧扣全市“一轴一核三极三城”布局,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着力优化全区文化空间布局,创新传承历史文脉,大力挖掘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唤醒城市记忆、焕新城市容貌,打造文化“硬核”,增创首位优势,增强主城能级,建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古城。重点是依托现有基础、环境条件和文化禀赋,优化文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核两轴三街区多节点”城市文化发展格局。
三是大力崇德尚礼,创建文明典范城区。《规划》提出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大力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任务。重点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开拓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海陵载体”,厚植海陵好人文化,打造“首善之区”。到2025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爱国爱乡、科学理性、唯勤唯实的时代风尚蔚然成风。
四是致力提质增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规划》提出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载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塑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等任务。重点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在全市率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到2025年,城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服务品质持续提升,“红粟文化”“海陵有戏”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一镇街一特色”群众文化品牌格局全面形成。
五是锻造文艺精品,讲好海陵发展故事。《规划》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统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聚焦重大主题,加强创作生产,讲好海陵故事,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六是推进媒体融合,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壮大主流新闻舆论、提升舆情处置能力、拓展“e起”网信品牌等任务,重点是在市全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贯通联通,着力打造全省领先的“两中心一平台”融合样板;适应移动化、视频化、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做好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和权威信息发布,把握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传播好海陵声音、凝聚好海陵人心。
七是聚焦融合创新,提升文化产业质效。《规划》提立足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带来的重大机遇,围绕更好发挥“文化+”功能,推动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载体等任务,到2025年文化领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制造等深度融合,全区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6%以上。
八是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发展智力支撑。《规划》提出要深入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用好用足市区人才政策,持续激发人才活力,全面提升“四力”。重点提出了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等任务,到2025年,活力持续迸发,“四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文化人才队伍。
第三板块为第十一部分,主要强调规划实施保障。重点通过“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要素保障”“实施保障”等四个方面保障措施,有效推动规划实施。
根据今天区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区委宣传部将继续做好《规划》修改完善工作,同时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扎实组织好《规划》落地实施工作。
关联阅读: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陵区“十四五”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