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中共泰州市海陵区委宣传部
- 发布日期:2025-06-05 09:56
- 浏览次数:
央企总部外迁落户地方,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激发出怎样的活力?
作为海陵区一张响当当的企业名片,林海股份、林海集团(下称“林海”)用三年来的“拔节生长”,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
林海的母公司中国福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福马”),是大型中央企业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2年6月,在央企总部外迁的浪潮下,中国福马总部搬迁泰州、落户海陵,成为全省首家落户的外迁央企二级总部。
三年来,中国福马充分发挥央企总部效应,积极融入泰州、海陵经济发展大局。林海“近水楼台先得月”,实现农林机械和特种车辆装备制造产业“双翼齐飞”,三年创造产值65.9亿元,携手演绎“央地合作”的生动实践。
走进泰州,缘定海陵
总部外迁,何以搬迁泰州、落子海陵?
用中国福马战略发展部部长乔健的话说,这得益于林海与福马两个老牌名企之间的“血脉相融、心意相通”。
中国福马成立于1979年,前身为林业部机械公司。2007年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福马是专用设备研发、制造、销售的中央企业,是中国林业机械协会的会长单位,目前拥有林海在内的二、三级企业23家。
在海陵,乃至泰州的工业经济版图上,林海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6年,公私合营的泰州铁工厂成立,1958年更名为泰州通用机械厂。1960年,国家林业部选定该厂生产林业机械,改名为林业部泰州林业机械厂,为林业部直属厂。这便是林海的前身。
1994年,经中国林业机械总公司同意、江苏省体改委批准,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正式组建。多年来,作为国机集团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林海主导产品质量水平国内领先,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这也为中国福马总部落户海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水楼台,乘势而上
对于海陵而言,牵手中国福马不仅是一段天赐良缘,也是海陵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天赐良机。
“然而,入迁伊始,不少人或多或少感受到的是压力!总部就在楼上楼下,看得紧、管得严,有人心里在打鼓:以后‘没有自由’了……”林海股份副总经理谈平表示,或许,正是这份“不自由”,不断推动公司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也给林海的“拔节生长”打牢了根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福马靠前指挥,加大集团内部资源的协调,林海的业务布局更加清晰,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大家感受更多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谈平说。
落户海陵以来,中国福马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统筹多个子公司主要业务由林海开展,通过将旗下多家子公司的核心业务统一整合至林海作为运营平台,实行集中采购和集中销售,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仅此一项,累计增加开票销售收入1.65亿元。
“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是集团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以科技创新驱动经营发展提质增效。”林海股份副总工程师李崧介绍,集团着力打造国家级研发中心,形成农业机械、动力装备及车辆产品原创技术策源地。发挥新总部靠前指挥的优势,重点聚焦农林机械装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做强做优,未来可期
近年来,林海还在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上持续发力,先后实施了林海集团“20万台特种车车架产能提升”、林海股份“高速插秧机产能提升”等投资项目,推进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持续的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带来的是林海在农林机械和特种车辆装备制造产业的做强做优。
2024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当年,林海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7300万元,同比增长35%以上。
2025年以来,林海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至4月,农业机械产品实现销售1.08亿元,同比增长32%;森林消防机械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68%。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中国福马总部效应对于林海的强力引领与支撑,是林海在中国福马中的发展地位和发展质量的巩固和加强。”谈平表示,当前,泰州、海陵正进一步巩固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势,着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相信,伴随林海农林机械和特种车辆业务的发展壮大,必将不断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一步走进泰州,扎根海陵,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