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
- 发布日期:2023-11-14 11:32
- 浏览次数:
为破解传统模式下警网融合工作中存在的融合度不高、专业性不强、约束力不够等问题,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以钟楼社区为试点,以“党建引领、实战运作、规范管理”为思路,积极探索“党建+警格+网格”融合新模式,以共建共享促社会共治。
一、融合警格网格、夯实共治基础,提能增效更实更优。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健全警网联动机制。依托街道充分发挥网格试点优势,警网联动工作站率先完成全覆盖,建成“1+1+X+Y+Z”网格治理体系。通过社区辅警与专职网格员结对,带动网格员迅速适应基础信息采集、突发事件处置、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提升新入职网格员战斗力。建立定期例会、双向评价、一事一奖等工作机制,提升两支队伍向心力。二是强化联动协同,建强街区治理引擎。城中街道综合指挥中心与城中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双综”联动牵引,派出所与街道城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执法力量形成合力。一方面,通过集中宣传、提醒约谈、联合执法等方式,攻克商业街区噪声扰民、无序占道、消费欺诈、违规燃气等老大难问题,从源头上降低纠纷类警情;另一方面,通过美化环境、协调矛盾、解决困难等务实举措,优化街区的营商环境,增加辖区的知名度和人气值,赢得商家的信任和好评,为商家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推动群众自治,壮大群防群治队伍。针对钟楼社区商户多、警情多的特点,组建“商家自治联盟”,根据治安要素、地理位置、人员素质等,甄选76家治安中心(商)户,配备钢叉、盾牌、灭火器等安防器材,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商家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商户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巡逻守望、隐患排查、纠纷调处、志愿服务等工作中。
二、整合优势资源、织密共治网络,案事处置在早在快。一是织牢风险防控网。主动顺应“法治化”“网络化”环境下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新期盼,突出源头化解、就地解决。今年以来,社区书记、社区民警定期召开民情沟通会、民意恳谈会、民心交流会7场,切实做到尊重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推动完善“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加强部门联动协同,落实行业主管责任,深化完善风险评估、研判预警、防范化解、应对处置、复盘问责等机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灵敏”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二是织细矛盾化解网。组织社区专、兼职网格员主动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共掌握涉及家庭感情纠纷、经济纠纷、邻里纠纷等矛盾67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联合社区老党员洪建文打造“洪爹调解室”,重点化解邻里、家庭类纠纷;联合“维权大姐”郑美琴打造“郑美琴工作室”,重点化解消费纠纷、经营纠纷;联合区政协打造底蕴丰富的文庙议事苑,融入政协“有事好商量”纠纷化解平台,重点化解小区建设改造、邻里琐事等纠纷。今年以来,“家门口的调解室”成功调处各类纠纷128件,调解成功率达87.1%。三是织好科技支撑网。今年累计向社区民警及网格员推送核查、处置指令387条,现场盘查可疑人员169人,先期介入避免打架斗殴等警情46起。
三、聚合多方力量、激发共治热情,平安街区共建共享。一是创新“一键四联”,缩短共治力量“距离感”。在人流量大、治安复杂、历史警情较多的部位安装升级版“平安警铃”,报警人或共治力量可以根据紧急程度和事件类型,选择与派出所、社区民警、社区书记或网格员实时对讲,缩短警情事件处置流转时间。截至三季度末,共有效应用112次,处置反应时间平均压缩32%。二是汇聚“点滴奉献”,提升共治力量“成就感”。在部分警网联动工作站试点“点滴超市”,将平安志愿者参与社会共治的点点滴滴细分为四类日常活动和五类突出贡献,赋予对应的积分及时记载,定期以积分兑换日常物品的方式给予鼓励,激发共治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