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从“一校好”到“校校好”——海陵区集团化办学画出优质均衡“同心圆”
  •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4-06-11 15:07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陵区坚持教育事业优先优质发展,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之以恒推进幸福教育“一号改革”,有序深化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教育集团办学内涵建设,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带动了城乡薄弱学校的均衡发展。大浦中心小学江州路校区、碧桂园校区、实验小学东校区、二附中碧桂园校区都位于城乡接合部,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推进,学校生源能够保持稳定,甚至逐年增加。扬桥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生源数量曾经一度有所下降,2022年8月将扬桥中心小学纳入大浦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紧密型),扬桥中心小学校名保持不变,挂“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扬桥小学”牌子,扬桥小学校长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从近两年招生情况来看,扬桥小学生源得到保证,各项工作开展平稳有序,今后将两校将继续实行紧密型教育集团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质同步提升。2024年2月将泰州市港口学校、泰州市里华初级中学、泰州市里华中心小学纳入泰州市华港教育集团(紧密型),三所学校“独立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人员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各学校办学文化不断互融共生,教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集团化办学改革的各项举措正逐步推进。即将建成的泰州市运河路小学也将纳入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教育集团(紧密型),采用“单一法人”模式运行,大浦中心小学校长兼任运河路小学校长,校区名称为“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运河路校区”。

二是缓解了城区学校办学大班额现象。集团化办学后,一定程度缓解了的“择校热”,通过师资流动、课程共享等方式,名校资源向外围城区辐射,不仅扩大了优质学位的总量,而且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提升了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城东中心小学是老百姓所信赖的名校,多年来城东中心小学本部和经东校区生源爆满、班额过大,容纳能力已达到极限,随着2022年春晖新校区、2023年济川校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城东中心小学集团内实行生源和师资合理调配,有效缓解了大班额的问题,保证了优质教育资源一定范围内的均衡,为办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

三是化解了部分学校教师编制富余状况。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大浦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二附中教育集团均实行集团内教师统一调配,其中二附中教育集团新初一36个班采取同步抽签统一安排,实现优质师资合理向外辐射,带动分校区的进一步发展。海军中学和海光中心小学实行“5+4”联合办学,初中教师到小学高年级任教,不仅缓解了海光中心小学校舍、班级的不足,还化解了初中部分学科教师富余的情况,达到了“1+1>2”的良好效应。2020年以来,全区交流校级干部50多人次,其中正职12人、城乡之间交流15人;交流教师1313人,占符合交流人数35%,其中交流骨干教师400人,占符合交流人数37%。

四是提升了部分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加快培育高品质特色学校,指导中小学以建设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社团为抓手,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办学特色,全区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提升。1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3所学校创成“全国足球特色学校”,6所学校创成全国、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4所学校获评省、市“书香校园”。积极探索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培养输送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组建区级科技教育共同体,打造科教课程体系或课程群,初步形成“小初贯通+校内外融通”的区域科技教育特色。1所初中连续八年跻身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省前五强,被中国计算机学会表彰为“优秀组织学校”,学校包揽了2023年省泰中信息技术类特长生全部名额。近3年,有10所学校在省、市“金钥匙”等科技竞赛中获团体或个人特、一等奖;1所学校连续夺得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及全国、江苏省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人工智能(优创未来)竞赛一等奖;2所学校实现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大满贯”。

海陵区将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理念,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扩优提质,为加快推进“幸福海陵”现代化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