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海陵区筑牢防范未成年人犯罪“防火墙”
  •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教育局
  • 发布日期:2024-08-13 09:20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陵区以纪律教育、法治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营造“校家社”共育氛围,不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火墙”。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区教育局成立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全区工作。指导全区中小学建立健全法治教育宣传机制、在职员工准入查询违法犯罪信息机制、预防校园欺凌等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机制。二是深化专项治理。结合校园和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设立“护学岗”,完善校园安全会商研判、定期通报、联合整治、联动处置机制,落实校园常态化安全巡防巡查制度,推动实现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全覆盖。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发挥青少年预防犯罪联席会作用,会同司法、综治、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动“校家社”共育工作。

二是开展“重点对象”摸排。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工作责任,优化工作方法,认真做好“重点学生”帮教转化工作,促使他们完成学业,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截至目前,我区在2023年成功转化4名“重点学生”基础上,实现2024年“重点学生”清零。一是强化习惯养成教育。指导学校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和《学生优秀行为习惯》为抓手,强化养成教育。针对“重点学生”,建立“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老师”管理网络,倡导人人都是德育人,多方面引导“重点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二是做好分层纠错管理。坚持做好纠错教育,树立“实事求是、因人制宜”意识,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理念进行引导、激发、纠错、鼓励。对于不同学生的同一问题,或同一事件中的不同学生,在坚持正面引导基础上,进行分层纠错。三是健全督导考核制度。将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为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对工作相对滞后的学校,予以督导和帮扶。

三是强化学生法治教育。全面贯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法治教育读本、音像资料,以案释法,切实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一是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建立具有实践性、互动性教学功能的“法治教育教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看守所等单位观摩体验。建设智堡实验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扬桥小学“泰州市青少年交通安全主题教育基地”、二附中“模拟法庭”等一批法治教育基地。今年以来,全区组织近200场法治教育活动,实验小学获评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二是加强法治教育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为全区中小学共配备46名法治副校长,完善选聘管理与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拓宽兼职法治教育队伍来源渠道,引导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工作者等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为学校法治教育服务。三是构建“校家社”法治教育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带法回家活动。与社区合作,走进“向阳”剧场,举办法治讲座,开展法治嘉年华活动。实验小学“教师妈妈”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海陵学校“三进工作法”、二附中“三结合”教育等“校家社”共育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法治教育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