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 发布日期:2024-01-16 17:41
- 浏览次数:
2023年,海陵区从服务对象、服务空间和服务载体三个维度拓展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增强群众文化发展活力,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海陵区文化繁荣兴盛。
一、促进全民艺术普及体现海陵探索
组织“艺在凤城 公益美育”全民艺术普及进校园、进社区公益培训,举办“凤城艺讲堂”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不断创新全民艺术普及内容,以点带面向外辐射,并整合文化阵地、公众号等载体加强对基层群众及未成年的文化服务。结合培训课程,打造特色节目,创造了多个精品剧目参加省市级比赛和演出,其中少儿表演唱《乐学歌》获得了第二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银奖。
“艺在凤城 公益美育”是我区全民艺术普及的特色品牌,2023年先后组织开展了“艺在凤城 公益美育”联盟启动仪式、“艺在凤城 公益美育”幸福教育花开海陵 共唱《乐学歌》活动启动仪式、“艺在凤城 公益美育”全民艺术普及进校园、进社区成果展等一系列活动,向大众普及艺术知识,激发艺术热情。
以“开放·融合·创新”为主题,联合各镇街文化馆(站)、“文艺共享 星火赋能”联盟单位,融合景区、学校、乡村、社区等不同载体,创新开展公益讲座、艺术表演、非遗传承、展览展示等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剧场,提高全民文化艺术普及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打造文化精品上体现海陵作为
如何创作出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是群文工作者的使命与职责。2023年海陵区创作出一批显风骨、有温度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讴歌时代、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在各级展赛中大放异彩,其中,男生小合唱《旗帜火红在风中》、京歌《上学堂》、舞蹈《凤仪水城》均获得2023年泰州市新创文艺节目调演二等奖的好成绩。选送节目参加2023年泰州市群众文艺团队优秀节目调演,器乐合奏《拔根芦柴花》、舞蹈《祥泰新姿》获得一等奖,舞蹈《永远的芳华》、京歌伴舞《平凡颂》获得二等奖。
优秀的群众文艺团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是群众文艺创作的核心力量,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鲜活名片。2023年,泰州市海陵区梅乡京剧团、泰州市海陵区小鹰扬剧团入选江苏省第三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群文团队,另有泰州市海陵区火凤凰艺术团、泰州市海陵区草根乐团、泰州市海陵区名嘴说唱艺术团三个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
三、推进商旅文融合上体现海陵担当
2023年2月率先启动的“文艺共享 星火赋能”工程,入选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优秀案例。该项目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商旅融合发展上探索新模式,让“文艺星火”走到群众身边,进一步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打造文化、体育、旅游、消费融合新场景,真正让文化“活”起来,体育“动”起来,旅游“旺”起来,消费“火”起来。
6月11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陵区主场活动暨商旅文消费促进活动现场发布了“遗韵今辉 传承有我”非遗行活动,突破以往艺术展演在时间、地点、演员、形式上的固化模式,打造“你我想不到但遇得到”的文化景观,让“幸福海陵 遇见美好”在现实中相遇。2023年先后开展了“遗韵今辉 传承有我”非遗行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消防、非遗进景区等活动,并举办“寻找幸福海陵美”微视频大赛,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动能。截至12月底,“文艺共享 星火赋能”工程开展系列活动超500场次,充分释放“文艺共享 星火赋能”特邀团队、联盟单位整体动能,提升全区文化场馆服务效能,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四、非遗保护传承上体现海陵贡献
积极推进非遗项目的申报、保护和传承工作,成功申报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同时,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凝聚行业奋进里力量,宣传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成果,增强全民保护意识,推进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充分展示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区建设成果,宣传海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海陵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国家级非遗项目——海陵撂石锁3月参加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拍摄,6月,海陵区在中骏世界城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暨商旅文消费促进活动;推荐省级非遗项目——“泰州干丝制作技艺“参加江苏省非遗美食周末夜市活动,品牌活动“遗韵今辉•传承有我”非遗行组织 “海陵撂石锁”、“海陵烙画”、“海陵棕编”、“海陵抖空竹”、“海陵查拳”、“海陵三义刀”走进景区、学校、社区进行展示、展演、互动,开展第六批海陵区区级非遗项目图片展走进京泰路街道、苏陈镇、九龙镇等进30个社区展示,数万人次观展。此外,还组织了“非遗进消防”“周末嘉年华 非遗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均获得一致好评。
2024年,海陵区将重点围绕幸福海陵总命题,深入学习领会人文经济学“交融互动 融合发展”的特点,一方面坚持赓续文脉向“新”而行,另一方面坚持人文经济时代,文旅结合创意先行,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更加注重以文兴业、以文聚力、以文化经,全力释放“文艺共享星火赋能”工程等文化品牌活动效用,大力开展文物和非遗活化利用,实施非遗点亮幸福海陵行动,全力推动文化高地“立起来”、文化遗存“活起来”、文艺事业“兴起来”、文旅融合“火起来”、文化产业“强起来”,为助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