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中共泰州市海陵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发布日期:2025-04-28 16:13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陵区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一批亮点工作和特色做法被中央和省级媒体点赞,各族群众在海陵这片沃土上共同培育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之花。
一、紧扣“社会治理”,形成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一是首创“三网融合”。将民族工作全面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网格、网信、网警高效联动,探索数字化赋能民族工作。加强与公安、政法等重点部门合作,实施“培训联盟”计划。高质量承办全市“民宗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题观摩研讨活动。二是深化建设内涵。城中派出所在全国公安系统首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石榴籽工作室”,通过调研座谈、综合培训、民族联谊等方式,深度拓展创建工作路径,和辖区中小学校联合发布社会实践、助学帮困等十大共建服务项目,以校园“石榴籽工作站”建设为载体,倾力打造平安校园升级版。三是完善基层治理。通过“党建+协商议事”“党建+志愿服务”“党建+自治管理”,建立“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民族工作模式。华港镇、城东街道邀请外来务工经商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专题协商议事活动,使基层治理更“接地气”。城南街道通过“校社共建”机制,凝聚高校与社区合力,构建起促进各族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城北街道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治安巡逻、护绿环保、楼道自治等,倡导“生活垃圾分类 第二故乡更美”教育实践,不断提升基层民族事务工作水平。
二、聚力“幸福教育”,推进各族青少年“筑基”工程。一是聚焦顶层设计,强化价值引领。组建由“民宗干部+教研室专家+学校老师”组成的育人团队,成立“石榴红”少年宣讲团,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创设各族师生共学共乐的和谐环境。挖掘各学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二是聚焦融合向前,关注成长传承。连续15年举办民族团结主题夏令营活动,组织开展“壮族纽扣画”“新疆老酸奶”等特色活动,多所学校与民族地区学校组织开展跟岗交流、情牵书信、图书漂流、云端联学。7300多册爱心图书、3000多封书信和50多套围棋资料,伴着民族情谊“漂流”至新疆昭苏、西藏曲水,架起携手并进、砥砺前行的爱心桥梁。三是聚焦学业进步,突出人文关怀。协调外来少数民族随行子女就近入学转学。依托“益起来”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区“四点半课堂”、“英语角”等平台,常态化开展课业辅导、普通话培训、英语口语交流等公益实践活动。实验小学、城东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妈妈”结对交流,从学业、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妈妈式的关怀,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当地孩子的学习圈和生活圈。
三、围绕“共建共享”,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一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成立“红石榴”篮球队、“红石榴”宣传团、民族舞蹈轻骑兵演出队,在清真寺建设拉面文化展示馆,将新疆舞培训纳入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夜校课程,成功打造“石榴花开”民族团结“小剧场”,以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经验做法被《中国民族报》宣传推介。二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按照“主体在区、延伸到镇、扩展至村、规范到点”的布局理念,11个镇街、11家派出所、6家学校建成“石榴籽驿站”。“民族团结一条街”串点成线,依托“石榴籽主题文化公园”“红石榴家园”等载体,连续举办“石榴籽讲堂”89期,推动土家摆手舞等非遗文艺项目融入各类民族节庆、趣味运动会、篮球联赛等活动中,在“居学融乐”中增进“五个认同”。三是共绘同心和美画卷。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物典型”专栏,广泛宣扬“中国好人”王亚男、“第十届江苏见义勇为新市民”艾合买提等先进典型事迹,激励更多各民族群众投身共建幸福海陵。土家族居民谢江华加入泰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她主动为居民讲解急救知识,开展应急演练。苗族居民杨绍桂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成为了社区干部的得力助手。优选12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各民族群众担任专职调解员,将涉民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一线、遏制在萌芽状态。
四、突出“双向奔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壮大队伍载体。构建民宗、公安、人社、高校、企业、人力资源公司等多方协作平台,加强统筹协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企业建立长期用工合作机制,吸引民族地区群众来海陵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联系广泛的优势,主动承接西藏曲水县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来我区重点用工服务企业跟班学习,组织求职者“进企探岗”,《“1+4+N”工作模式推动“红石榴就业”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获评全市统战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一等奖。二是拓展服务载体。做精做细做优“大爱泰州”“思路话语”等公益品牌,连续8年组织开展“跨越万里心连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行动,远赴陕西、西藏、甘肃、新疆等地,为当地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和民政系统援建各类设施设备,总价值460余万元。依托援疆精神纪念馆,讲好“对口支援民族团结故事”,不断放大公益影响,深化活动成效。三是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和支持公益组织在民族地区开展“让灯照亮孩子上学路”“我在草原有匹小马驹”“石榴籽一家亲”“大爱泰州圆梦计划”“两地姐妹手拉手”“暖在海陵,冷冬不冷”等公益活动。首次在交通枢纽——泰州市火车站举办“牢记嘱托做示范,聚焦‘铸牢’谱新篇”海陵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243名新疆学生和30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下一步,海陵区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海陵经验”,在幸福海陵建设征程中,奋力续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