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5-04-27 17:50
- 浏览次数:
为帮助特殊人群顺利融入社会,海陵区司法局构建“法治教育立规矩、道德教育铸灵魂、感恩教育塑自我、心理教育正心态”“四位一体”教育帮扶体系,通过“刚性约束+柔性引导”双轮驱动,推动特殊人群实现思想蜕变与行为重塑,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
一是筑牢思想防线,强化法治思维。聚焦法治素养提升,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普法机制,系统讲解社区矫正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通过AR观摩庭审、监狱情景模拟等沉浸式教学,让大家身临其境感知法律威严。每月开展“学法打卡”活动,将法治学习与日常考核挂钩,形成“学-测-用”闭环。一季度累计开展法治讲座6场,法治测试达标率96%,特殊人群守法自觉性显著增强。
二是厚植精神根基,唤醒向善之心。以传统文化为精神滋养,开设“道德微讲堂”,组织学习论语、弟子规等经典篇章,引导大家从尊老爱幼、诚信守诺等故事中汲取道德力量。邀请道德模范、后续照管改造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完善“道德银行”积分制度,将志愿服务、助人善举转化为可量化的精神激励。一季度开展道德实践活动3场,参与率达86%,大家在“行善积德”中重塑道德认知,重拾向善品格。
三是修复情感纽带,重塑责任意识。针对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家庭关系疏离问题,创设“亲子团辅”“感恩日”等载体,通过心理疏导与亲情互动重建情感联结。组织交通引导、助老扶残等公益服务,让大家在奉献中体会社会价值。开展“法治助农”损害修复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一季度开展主题活动2场,成功修复家庭关系3例,7人主动签订家庭责任承诺书,特殊群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
四是疏导内心阴霾,培育阳光心态。联合泰州市心理协会建立心理档案,通过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正念冥想、艺术疗愈等专业心理疏导方式,精准化解重点对象负面情绪。搭建“心理疏导热线”,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组建同伴互助小组,缓解孤独感。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创新“心理赋能+技能培训”双向支持,既疏导焦虑,又提升就业能力。一季度累计提供心理咨询35次、技能培训2场,帮助大家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