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5-05-13 17:00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泰州市海陵区致力于打破政企沟通壁垒、精准解决企业痛点,推出委员提案督办、搭建“涉企法治直通车”、招募执法监督“先行官”、拓宽问题反馈渠道等系列举措,有效破除企业“怕得罪”心理,破解“讲真话困境”,填补政企信任洼地,推动“敢说话”向“真管用”深化,实现监管需求与企业诉求有效对接,精准施策,绘就“企业有感、市场有序、法治有为”的幸福海陵新图景。
一是抓提案办理,促执法行为规范。鼓励全区政协委员,尤其是企业家政协委员,积极关注涉企行政执法问题和涉企矛盾积案等申报提案,通过“提案触发-部门响应-流程再造”的闭环模式,实现行政执法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型,行政执法企业参与度显著提升。今年政协委员对涉企行政执法关注度提高240%,“健全预防‘远洋捕捞式执法’工作机制 维护民企合法权益”“解决涉企执法监管力量不足”等涉及涉企行政执法方面的提案数量达到21件,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与提案人积极沟通、迅速办理,有效整改,倒逼7个部门优化14项执法流程。
二是抓法律服务,促企业难题纾解。3月起,区司法局牵头打造“涉企法治直通车”项目,成立5个“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重点了解行政执法部门涉企行政检查情况,解决中小微企业法律资源短缺问题,帮助企业排查涉法律风险,形成“执法评估-风险排查-建议反馈”工作闭环,消除部分企业担心被“穿小鞋”等隐性风险的顾虑,破解企业对执法问题“不敢说、不愿说、说不到点子上”的沟通困境。截至目前,已联系服务中小企业296家,参与化解涉企纠纷64件,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96条。
三是抓协同监督,促执法环境优化。丰富政企协同监督的创新实践,面向全区招募有情怀、敢发声、善监督的优秀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法律工作者,经过主动报名和严格筛选后,在机械制造、光伏产业等重点行业企业设立10个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观察站”,选聘11名熟悉法律、经济领域的热心市民担任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先行官”,深度参与涉企执法全过程监督,通过随同执法、案卷评查、问题反馈等方式,为行政执法行为“把脉问诊”,并以“独立监督”身份向区政协和司法局反馈,搭建政企沟通的桥梁纽带,确保市民和企业“无压力发声”。
四是抓沟通渠道,促政企共识凝聚。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的公告》,在“法惠海陵”公众号公布27家执法部门和11个镇街投诉举报电话及问题线索征集途径,通过12345热线、营商环境热线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同时,5月初,区司法局创新开展企业家集中回访活动,制定《关于开展涉企行政执法集中回访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各科室(中心)对72位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回访,收集意见和建议,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涉企执法问题183条,推动解决169条,问题解决率92.3%,企业回访满意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