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市海陵区司法局
- 发布日期:2025-10-10 15:47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海陵区司法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持续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路径,有力推动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构建“立体化”调解网络,织密行业专业解纷网。持续完善全域覆盖的调解组织架构,形成“1个区级调委会+11个镇街调委会+154个村居调委会”的三级联动体系。依托“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661次,调处矛盾纠纷8115件。聚焦医患关系、道路交通、婚姻家庭等民生重点领域,先后组建18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自成立以来市区医调委共调解纠纷1776件,妥善化解涉访涉诉纠纷30件。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年平均调处纠纷1900余件,涉及金额2900余万元,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二是锻造“专业化”调解队伍,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强化“枫桥式”队伍建设,2023年以来,通过集中公开招聘,严格选聘33名专兼职调解员,创新兼职调解员跟岗学习工作机制,打通兼职调解员晋升通道。广泛吸纳“五老”人员、退休干部和政法干警等605人组成“海陵老娘舅调解服务团”,充实基层调解力量。注重调解专业素养提升,落实“省级轮训+区级授课+镇街实操”分级培训机制,今年先后组织10批次调解员参加全省集中轮训,区级层面通过“调解大讲堂”网络授课、庭审观摩、“调解专家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参训调解员累计达400余人次。
三是创新“融合化”对接机制,凝聚多元解纷向心力。区、镇(街道)两级非诉服务中心已与两级综治中心的全面融合,集合区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专业调解室等全面融入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11个镇街非诉中心融入镇街综治中心,推动95%以上矛盾化解在基层。持续深化“诉调、警调、访调”三对接,在区法院派驻6个专业调解工作室,构建“调解室+速裁团队+专业审判庭”梯度解纷模式,并联合司法所建立基层融合法庭。健全“区—镇—村—网格”四级“警法融合”机制,实现驻派出所调解室全覆盖。推进“访调对接”,在区镇两级设立调解工作室,组建信访矛盾化解专家库,联动医患、道交等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开通“信访事项绿色通道”,助力信访案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