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陈春阳
- 发布日期:2020-06-09 09:48
- 浏览次数:
最近一段时间,曾经饱受市民诟病的“地摊”、“夜市”,搭上了“富民增收”、“城市烟火气”的“高铁”,摇身一变,成了人人追捧、爆红网络的“地摊经济”、“夜经济”。随后,一个个不知真假、极具诱导色彩的“一夜赚数万元”、“城管队长邀请小贩来摆摊”的新闻层出不穷。而在小城泰州,一张张所谓的“地摊地图”、“夜市导图”也成了各新媒体追着抢着写、变着花样编的热点。
这看似热闹的背后,“摆地摊”、“开夜市”究竟有没有沿着我们最初期望的那样往下走?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自身的气质和发展定位。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是不是适合这座城市?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怎么设置才适合这座城市?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需要怎样的规矩才不会影响城市原本的规划,才能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而非诟病?
…………
这些问题,都需要城市主政者的智慧。
“地摊经济”也好,“夜市经济”也罢,都必须从城市的实践出发,而不是盲目跟风——只开闸放水,而不管水池深不深、岸堤牢不牢、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多年前,商业相对集中、人口更为稠密的中心城区、老城区,游商地摊、夜市占道给夜晚城市管理、道路环境卫生、交通出行安全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隐匿在夜晚的各种吃食导致人行道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各类形形色色的地摊拼着比着谁的喇叭声响,噪音直冲云霄;打着大牌促销的名义行假冒伪劣之实的大有人在,市民怨声载道。
这些年,经过文明城市创建的努力,主城区环境好了,秩序优了,人间烟火也没有显淡,相信绝大多数市民也不希望看到已经土崩瓦解的顽疾又夹着“嘈杂”卷土重来,如此业态,笔者看来不是人间幸福烟火的助推器,倒像是“挂着羊头卖着狗肉”,更易阻塞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
“水城慢生活,尘世幸福多”是泰州的名片,较之省内其他城市,更为强调“尘世幸福”。如此说来,这“尘世”的烟火气理应是浓厚的、欢愉的、协调的,随之而来的幸福才会源源不断。笔者认为,这便决定了泰州发展“地摊经济”、“夜市经济”的方向。即:以“慢生活”、“幸福多”为最终目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营造出宜居、宜娱、宜游的幸福人间烟火。
有别于一线城市市民工作生活的996,在泰州这座城市生活的人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应当“以城为舰,举民意为向,集全力为燃料,前进!”这几年,泰州立足长三角Ⅱ型大城市定位和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持续发力,拿出“绣花”功夫建设城市、治理城市,于细微处见真章,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老街背巷整洁了、街头游园多起来了、特色业态街巷火起来了......于侧面而言,本地商业门户网站泰无聊、一些知名自媒体,反映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少,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成果,实实在在印在了每一位市民的心里。
如此看来,这突如其来的,沾满了烟火气的“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该怎么引领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呢?
这几日,笔者纵观网络网友的讨论得到一个答案——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全国上下大热的“地摊经济”、“夜市经济”浪潮里,不难看出一些主政者确确实实是带着思想在做事。前几天,笔者参加“一体同心”议事,与一些部门管理者对话,他们普遍认为,如果发展“地摊经济”,必须从规范地摊、夜市的经营类别、经营区域、经营时段入手,更要把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场所卫生等放在首位,而且摊位安排要优先向下岗工人、困难群众倾斜等等。
如此,只要按章办事、按规执行,笔者认为不仅可以保持好长期以来的创建成果,更可以用“地摊经济”、“夜市经济”带动城市经济持续复苏,另外,这做法,更是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神来之笔。
笔落至此,希望生存、生活的这座城市,固千日功,商来日计,得万民心。
一家之言,欢迎微友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