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4-04-03 15:10
- 浏览次数:
“我们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企业向新向高攀登的引擎。”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希辉说。
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海陵区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TPU、NBR等高分子材料的一次性挤出扁平软管。眼下,企业正加速新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升级,向“新”而行,“智”谋发展。
人才发力,谋发展之“进”
在江苏爱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公司技术部部长邹华山正在和研发技术人员商讨新产品开发的相关事宜。无论多忙,企业每周都会安排时间让研发人员碰个头,就近期的产品研发进行战略定位和技术攻关,这个“习惯”在爱索已经坚持了十年。
“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我们集中讨论、分析当前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和具体改进方案,稳步推进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更新。”邹华山说。
近年来,技术部先后研发出适用于全球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各类高分子材料扁平软管解决方案数百种,应用领域涵盖了页岩油气开采、地下水开采、应急消防非开挖管道修复等。“近期我们刚经过讨论,设计研发了双层增强结构,将原有产品的承压能力提高了1.5倍。”邹华山开心地说。
据了解,企业目前有研发人员20余人,每年研发投入近千万元,拥有130多项专利申请,其中90多项已获授权,近一半为发明专利。
得益于科技创新战略的选择和大规模的科技投入,爱索在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并打破了欧美等国的技术垄断,成为国内首家生产新材料软管和研发非开挖技术的集成供应商。
向“新”而行,重点攻关“卡脖子”难题
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各种全自动生产设备忙碌不停。生产线上,涤纶长丝等生产原料,在经过加捻、织造、共挤等工序后生产成大口径一次成型扁平软管,被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该企业非开挖修复管道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在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取得的成功并没有让爱索止步不前。这几年,爱索新材料聚焦国外农牧业市场粪污输送管领域,通过搭建中外学术交流平台,并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多方联合组建研发团队,就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开展集中攻关,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就在前不久,企业整合泵、软管收卷、喷洒、搅拌等设备,形成的整套液体粪污资源化还田软管系统成功投入市场使用。
“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助推了我们液体粪肥还田脐带式装备系统。”邹华山介绍,目前,企业已经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或产生了实际销售。
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下一步,我们将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产能,降低产品质量损失,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效益10%。”爱索新材料副总经理赵希辉表示。(全媒体记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