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要闻
“周到社区”实践!城中方洲:社区无物业,“幸福”有人管!
  •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8-06 15:56
  • 浏览次数:

全力建强“首善之城”,必须聚焦每一个市民的幸福需求。与人口老龄化一样,社区同样面临“老去”的严峻考验。城中街道方洲社区,一个仅有0.35平方公里的无物业纯开放式老旧社区,正以党建引领的“一方红舟”治理模式,生动写就党群同心、邻里互助的精治善治新篇章,成为海陵“周到社区”实践的又一个鲜活典范。

社区无物业,“幸福”有人管


走进城中街道方洲社区,孩童在“乐学班”探索新知,老人于“六宜厅”助餐点闲话家常,焕新的楼道里居民轻抚朱漆扶手笑意盈盈……在“一方红舟”党建引领下,这里通过闻声必“到”破难题、无微不“周”筑安居、幸福皆“到”惠全龄,实现了从“脏乱破差”到“净序新优”的精彩蝶变,生动诠释了“党建穿针引线,治理织锦成章”。



闻声必“到”破难题

在方洲社区,焕然一新的楼道、智能化的充电车棚、拓宽的沥青路面,无不诉说着这个0.35平方公里老旧社区的蝶变故事。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敏介绍,社区创新构建“1+4+N”红舟矩阵:以社区党委为核心,联动网格党支部、特色党小组,将党员中心户打造成“神经末梢”。通过“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把民生难题转化为121个党员攻坚项目。

智能充电桩惠及居民850余户,昔日堆满杂物的楼道变身文化长廊,锈蚀扶手更换为朱漆新栏,南园新村道路拓宽1.5米并增设绿化带......“现在,我们小区变化太大了,越变越好!”居民韩联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感慨。

无微不“周”筑安居

作为典型的无物业纯开放式老旧社区,方洲社区曾一度面临维修难、居民生活品质不优等问题。以老旧小区公共部位维修为例,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联系不上部分业主等原因,常使问题陷入僵局。

为此,社区积极探索“党群共管护家园”模式,有效激发居民主体意识和自治活力。通过整合辖区和共建单位资源,构建起“党建引领、共同参与、闭环运行”的治理链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我们通过‘居民提案-沟通协商-项目运作’的闭环体系,成功解决了5栋老楼顶层渗漏的‘老大难’问题。”刘敏介绍,面对部分户主失联的情况,社区主动介入调查,并积极协调居民共同出资,最终实现了楼顶修缮和旧貌焕新。

“要不是社区牵头组织,我们这漏了快十年的房子,真不知道啥时候能彻底修好。”南园新村289号楼居民张女士感慨地说。

幸福皆“到”惠全龄

中午11点,“六宜厅”老年助餐点饭菜飘香。“两荤两素10块钱,吃得好、还热闹!”李奶奶的点赞背后,是社区构建的“中央厨房+助餐点”网络,累计服务超万人次。

针对老年群体,社区党委联合泰州市中医院第九党支部打造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义诊、健康讲堂,教授八段锦等养生技能,让养老服务从“有”到“优”。居民徐胜麟说:“社区中医教我们辨识体质,还有食疗,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很有必要!”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对社区而言,我们要做的是让各项服务惠及全龄,让幸福‘皆’到。”刘敏说。

据介绍,社区依托“家校社”联动,连续14年运行“四点半课堂”,连续两年开设公益暑托点,为辖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及特色实践,联合海陵学校累计服务儿童超1.5万人次,切实解决家庭后顾之忧,护航青少年成长。“孩子在这儿既能学习又能交朋友,我们打工也安心!”外来务工家长仲女士对社区公益暑托班赞不绝口。

关于“周到”二字,作为社区的当家人,方洲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敏是这么理解的:“周到”之于方洲,就是要把居民的每一件“小事”当作社区的“大事”来办,时时竖起耳朵听民声,处处扑下身子办实事。从飞线充电的整治到楼梯扶手的更新,从孩子的“四点半课堂”到老人的一碗暖心饭,都需要我们用“红舟”党建引领方向,用“绣花”功夫精准发力,更要用共建共治汇聚合力。只有党群同心、邻里互助,把服务真正送到居民心坎上,让每个方洲人都能感受到便捷、安全、温暖,都能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周到”社区。这份“周到”,是责任,是担当,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幸福底色。(全媒体记者:林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