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4-21 16:25
- 浏览次数:
春日的京泰路街道十里铺社区,田间一片生机盎然。正值春耕,58岁的贾小林驾驶着植保机,用了不到一上午时间,就把近150亩地的小麦喷了一遍药。这位与土地打了近30年交道的农机大户对这样的场景已不再陌生。
退役军人坚定走上务农之路
时光倒回至1995年,退役返乡的贾小林面临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两个选择。考虑到年迈的父母和荒废的土地,他毅然选择留下。“90年代还是传统农业耕作,亩产少,收入也不多,很多人都外出打工,土地都荒废了。”他回忆道。
为了能在土地上生存下去,贾小林多方学习,决定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产量,借了几万块钱购置一台拖拉机。有了这一高效率的“利器”,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他还为周边粮户提供服务,让他们省心提效。
多年后,尝到甜头的贾小林又购置了一台拖拉机,用于水稻机械化种植,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一次次的尝试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现代农业的大门。
农机助推,开启机械化服
走进贾小林的农机仓库,拖拉机、植保机、旋耕机……涵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的农业机械一应俱全。“这台机器一天能耕100亩地,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几倍。”贾小林指着一台旋耕机介绍道。
“现在种田非常轻松,活计都是请贾小林帮我们做,一条龙服务很周到。”种植大户胡宗智有300亩地,每到关键时间节点,都会联系贾小林来帮忙。
目前,贾小林积极拓展旋耕、深翻、播种、打浆、机插秧等机械化服务,服务范围已经辐射到海陵周边地区,涉及2000多亩地,成功蹚出了农机专业化服务的新路子。“近几年,我们社会化服务面越来越广,种植大户几乎可全程找我们托管。”贾小林说。
传技育人,培育现代农业新生力量
田间,贾小林熟练地操作着拖拉机在田间穿梭,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耕地开行作业。
“不久前,京泰路街道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到我们种植现场对种植行距、土层深度等方面进行了测量,给了我不少指导意见。”在农机服务的道路上,贾小林深知专业的重要性,自幼便对机械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多年来通过学习和街道农业部门的帮助,逐渐掌握了多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技能,积累了丰富的机械技术和新的种植技术。
“我向贾师傅请教过不少农机问题,几乎是他手把手带上来的。”于稳江多年来潜心跟随贾小林学习,如今也成为了农机大户。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人力苦耕”到“机械提效”,贾小林见证了现代化农业的蝶变之路。这位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机大户,亲身经历了传统农耕向智慧农业的历史性跨越。谈及未来打算,贾小林娓娓道来,“除了继续做好农业械化服务,我还会更加努力带好年轻人,传给他们技术,服务好农业。”(全媒体记者: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