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要闻
行走凤城!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脚步中传承
  •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6-30 14:36
  • 浏览次数:

6月27日上午,海陵区城北街道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凤城有理・理论直通车”暨“凤城思政City Walk”活动。这场以“初心如炬 辉映未来”为主题的青少年思政教育实践,将红色宣讲、历史探寻、非遗体验融为一体,让学生们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

不同于传统课堂的“你说我听”,本次活动以“City Walk”的形式,将思政课搬到杨延修纪念馆、涵西街等红色地标和文化街区。学生们在“行走”中聆听革命故事,在“打卡”中体验传统文化,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思政教育“动”起来。

“红色火种传播者沈毅舍生取义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一位学生感慨道。在红色故事宣讲环节,“凤城有声”和“凤娃”宣讲团的成员们通过《红色火种传播者》《一把胡须里的中国魂》《泰州城的抗日抉择》等抗战故事宣讲,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沈毅烈士“舍小家顾大家”的英勇壮举、梅兰芳蓄须明志的爱国气节、陈毅三进泰州城的胆识智慧,深深打动了在场的青少年。

在杨延修纪念馆,学生们在特邀班主任张静波的带领下参观展陈,还现场观看了以杨延修为原型创作的大型淮剧《潜行者》片段,深切感受到主人公杨在之(杨延修)为完成党的秘密任务,不得不与恩师决裂的悲壮情节。杨延修纪念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留存着隐蔽战线的奋斗印记。这里的每一处展陈、每一段故事,都让参观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悟到初心的力量。

漫步涵西街,学生们来到同泰当铺,感受涵西街的历史变迁。在非遗集市上,风筝绘制、面塑制作、藕粉汤团等非遗项目吸引了学生们的热情参与。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为风筝涂色、捏制面人雏形,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非遗体验不仅是一次手工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自信课,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孩子们明白文化自信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藏在一针一线、一捏一画的匠心之中。“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宝贵的非遗文化。”一位学生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从革命先烈的潜伏斗争,到建设者改造涵西街的奋斗历程,再到我们今天守护的传统文化,这其实是一条‘初心的接力线’。”在广场总结环节,张静波的一番话引发学生思考。这堂行走的思政课,通过“故事宣讲+场景体验+实践感悟”的三重设计,将抽象的思政概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现场。

据了解,凤城思政City Walk是海陵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举措,此次活动通过适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讲解方式、互动设计,让思政教育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海陵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了教室围墙,让青少年在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建构认知,正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

这场行走的课堂,不仅让青石板路成为“活教材”,更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脚步中完成了一次生动传承。当最后一组学生举起非遗作品喊出“争做时代新人”的倡议时,思政教育的种子已在行走中悄然生根。(全媒体记者:刘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