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要闻
他用200多份老报纸重现抗战岁月!
  •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10-11 16:58
  • 浏览次数:

年过八旬的姜振坤,自二十几岁起便养成集邮、集报、藏书的习惯。退休后,他将目光聚焦于抗战专题老报纸,至今已收藏243份。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他精选80份抗战专题老报纸,在城南街道学院社区、泰州学院举办专题展览,让泛黄纸页间的历史记忆走进大众视野……

地摊偶遇,结下“抗战报缘”

姜振坤与抗战老报纸的故事,始于2006年的一次偶然。彼时,他在扬州天宁寺旅游,于地摊上发现了一份刊登着特殊内容的《北京晚报》——报纸上转载了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恰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家后仔细读了内容,发现这报纸不只是印着几十年前的旧闻,更是给年轻人讲抗战故事、润植爱国情怀的‘活课本’。”正是这次触动,让他从此格外留意抗战专题的老报纸。

此后,姜振坤总会下意识寻找这类报纸。“一旦看到就想收集,慢慢就攒了不少早期关于抗日战争的报道。”从最初只是觉得“内容有意义”,到后来意识到这些报纸是“活的历史教材”,他对抗战老报纸的认知逐渐加深,收藏的初心也从“个人喜好”转向“传承记忆”。

多渠道寻报,悉心守护“历史碎片”

243份抗战专题老报纸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近20年里,姜振坤摸出了五条“寻报路”:朋友知道他的执念,常会把家里的旧报送过来;日常读报时看到相关报道,就小心剪下来叠好;路过废品站,也会跟师傅唠两句,问问有没有被当成废纸的老报纸;报刊亭里新出的抗战主题报道,他从不落下;就连旅游到外地,也总绕到旧市场“淘货”捡漏……“这其中,大半藏报都是靠朋友交换得来的。”姜振坤表示,偶尔遇到稀缺报纸,会通过复印的方式留存。比如一份关于建军主题的《泰州晚报》,因存量极少,他特意找地方复印下来,跟原件一样宝贝。

目前,除了抗战专题报纸,其他专题的报纸也保存了近一万份。老报纸年代久远,易受潮、破损,姜振坤便琢磨出分类保存的方法:按党建、科普、文学、人文、健康等主题整理,将报纸装订成册,既方便查阅,也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历史碎片”。

如今,他每天仍保持至少2小时的读报、看书习惯,“翻着这些老报纸,就像在和过去对话,不能让它们蒙了尘。”

传红色记忆,筹备建军百年

在姜振坤眼中,这些泛黄的老报纸不仅是收藏品,更是承载历史与情感的“载体”。作为海陵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他早已将收藏与公益结合——不仅举办抗战专题报展,还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主题讲座,用报纸上的真实报道,让年轻人更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现在不少年轻人对这段抗战史了解不深,我想让这些老报纸帮他们‘摸一摸’过去,知道和平来得多不容易。”这是他坚持多年的初心。谈及未来,姜振坤已有了新规划:“建军百年在即,我打算继续收集相关主题的报纸,充实内容后再办一次展览,让红色记忆一直传下去。”

从扬州地摊的偶然一瞥,到分享历史的情怀。八旬老人姜振坤,用一沓沓带着时光温度的报纸,把历史的厚重与和平的珍贵,稳稳地传到年轻一代的心里。(全媒体记者:刘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