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9-30 18:40
- 浏览次数:
清晨,华港镇野营村的一处螃蟹养殖基地,养殖户王建正忙着捕捞今秋的第一批河蟹。随着沉甸甸的地笼被拉起,哗啦一阵响,一笼笼膏满黄肥的螃蟹瞬间倾满了篮筐。
“现在最大的经过6次蜕壳了,足足有一斤呢。”王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介绍,螃蟹从下塘到上市一般要经历5次蜕壳,每蜕一次,就会长大一圈。
“今年螃蟹很不错,再过十几天,质量会更好。”王建一边检查蟹的成熟度一边说,虽然现在市场上的需求已经很旺盛,但他坚持不提前出售未成熟的螃蟹,每一只蟹都要亲自检查成熟度,他有一套独特的鉴别方法:拨开蟹肚看黄膏的饱满度,捏一捏蟹腿判断硬度。
能让河蟹成为秋日“顶流”,靠的从不是运气,好蟹种、好水质、好饵料,三重保障,每一只河蟹都养得壳薄肉嫩、膏黄饱满。“高蛋白的玉米、螺蛳、小鱼小虾作为饵料,养出来的蟹,肉质弹牙、蟹黄橙红、膏腴细腻,还有一丝淡淡的清甜。”
也正因这份过硬的品质,王建家的河蟹早已收获市场的广泛认可,还未到集中上市的高峰期,订单便已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气候好,我家承包了160亩蟹塘,预计总产量能超过5万斤,比去年提高20%左右,是个实打实的丰收年。”王建说。
这些承载着秋日风味的小精灵,并不局限于本地市场,而是被精心包装,通过高效的冷链物流,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甚至遥远的新疆,让全国各地的食客都能同步品尝到这第一口鲜。
“螃蟹从水里捞出后,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挑选好成熟的河蟹后,王建在蟹塘边熟练地抽出草绳捆扎螃蟹,放进包装盒中,整个流程高效有序,确保螃蟹以最佳状态送达消费者手中。“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顾客收货时的体验,希望每一个顾客都能吃出一个字:鲜!”
今年,全区河蟹养殖面积2万多亩,亩产有望突破300斤。目前上市的河蟹虽已膏黄初显,但最佳赏味期仍待10月中下旬,中秋尝鲜宜选母蟹,膏质更软糯;若追求硬膏丰腴,可耐心等待寒露后。(全媒体记者:林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