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8-20 15:48
- 浏览次数:
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全力建强“首善之城”,现代城市病带来的人与人、户与户之间的陌生与冷漠,已成为社区推动“首善”的最大屏障。今天我们走进城东街道东城社区,看看在“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段金梅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者们如何巧借资源,以特色服务拆除“陌邻”到“睦邻”之间的冰冷墙壁。
“段书记,下周文艺汇演的暖场节目都排练好啦!”“姑姑快看,我能连续抖十个空竹了!”“姐,这个活动方案您再把把关”……伴随着一个个呼唤声,城东街道东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段金梅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活动场所。在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里,“段书记”“姑姑”“姐”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称呼,折射出基层治理最动人的温度——没有钢筋水泥的隔阂,只有晨练时的问候声、办事窗口的解答声、楼道里的谈笑声,以及那些说到做到的承诺落地时,此起彼伏的感谢声。
熟人社区串起“幸福圈”
正值酷暑,东城社区活动室里人头攒动,打牌、下棋、打球……居民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读书、画画、抖空竹……暑期班的孩子们也快乐满分。这热闹的一幕幕,是社区十年睦邻工程最生动的注脚。
东城社区位于海陵区中东部,优越的地段一度是周边城镇居民买房的首选之地,小区以高层为主,每户关起门来就是“铜墙铁壁”。人口虽多,邻里沟通却甚少。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打破隔阂,让社区居民熟起来。”为此,社区激活小区公建配套空间,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家养老服务等阵地提档升级,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找到归属感。
空间有了,更要让人“动起来”。社区挖掘了不少居民中的“宝藏人才”:爱抖空竹的金荣喜牵头成立了空竹艺术团,爱跳舞的阿姨组建了新疆舞团,还有太极拳队、葫芦丝队……仅艺术类团队就有6支,每周的排练声成了社区最热闹的背景音。“我们社区的各类艺术团,组织一场2小时的惠民演出,完全不在话下。”段金梅自豪地说。
今年,金荣喜将抖空竹带进了暑托班孩子们的课堂,让他们在翻转腾挪间触摸传统文化。即将升入六年级的陈泽丰是连续多年报名的“老学员”,在这里收获满满:“社区暑托班很有意思,每年安排的课程都不一样、都很有趣,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党建引领办好“民生事”
“这个车库出入口以前是弯道,开车必须谨慎,一不小心就被剐蹭,改造以后出行既方便又安全。”家住茂业天地锦园的李师傅路过车库出入口,看着改造后的通道感慨道。这处曾让居民“提心吊胆”的弯道,是东城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改造源于一段由居民拍摄发在网格群里的视频,这引起了社区的高度重视,工作人员当即与小区物业现场查看,发现弯道改造涉及电灯柱移位、污水井盖加固、绿化带改造、人行横道障碍柱移位等多方面问题。
关键时刻,党建引领“显神通”。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社区召集大党委成员单位开协商议事会,邀请在职党员、居民代表一起出主意,决定对该弯道进行取直。经过实地走访和反复讨论,在相关部门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共同支持下,不到两个月,曾经的“危险弯道”变为顺畅通道。
这并非个例。在东城社区,党建引领的治理合力正渗透到民生“毛细血管”。“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把大党委成员单位、在职党员、居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段金梅介绍,社区每季度召开的联席会议,就像“治理枢纽”,把各个单位的资源“串”起来,成功解决了开设暑托班、增加集中晾晒区等6件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整合资源共画“发展圈”
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个活动室的照片墙引人注目,一张张定格的笑脸见证着居民群众可感、可知、可及的幸福感。
近年来,社区采用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完善“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联动模式,结合群众实际需求,组织师范类大学生志愿者、医生、教师等优质资源下沉社区,开展集中服务,为辖区居民开展个性化志愿服务300余场次。
“一方面,我们引进社会组织开展项目落户社区,为居民带来优质服务;另一方面,我们社区能人和社会组织也活跃在基层,通过社区项目实施,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段金梅介绍,社区开展的慈善小屋、四点半课堂、科学实验室、育婴嫂培训等优质项目,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社区工作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悲欢冷暖。作为社区工作者,群众心里念的,就是我们手上干的!东城社区将把“随叫随到”的响应、“服务周到”的热忱、“说到做到”的诚信、“面面俱到”的细致,融入服务群众的每一件事里。愿社区“周到”服务,让“幸福东城”不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居民脸上常挂的灿烂笑容,是推门可见的浓浓暖意,更是萦绕在大家心头的满满幸福感。”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城东街道东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段金梅说。(全媒体记者:卢婷婷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