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5-21 17:27
- 浏览次数: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
近年来,海陵区聚焦城市能级提升,靓颜值、提品质,交出融合发展“城乡卷”。改造整治老街巷20条、老旧小区51个,龙溪港退圩还湖工程完成水系连通,涵西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6.8%,全市第一……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一幅“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享得到幸福”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老建筑里装进“新生活”
古运河穿城而过,孕育了2100多年历史的海陵古城,这是泰州历史建筑保存最完好、文化底蕴最深厚、古城生活气息最浓厚的区域,也是泰州古城保护更新的主阵地。
青砖黛瓦的泰式民居与明清风格的文保建筑比邻而立,拐角处却可能邂逅一家设计感十足的咖啡店或茶吧……走进城中历史文化片区,仿佛步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城中历史文化街区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仅5.88公顷,却云集了宫氏住宅、陈毅在泰谈判旧址等数十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是老海陵传统大宅名园的集聚之地。
老街区空间狭小,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展现独特个性?海陵区给出的答案是“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以宫氏住宅修缮工程为例,这座明清建筑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海陵区投入1000万元,按照原先建筑的结构、布局,采用原始材料与工艺进行修缮,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我们在修缮的时候,主体仍采用原始的结构、原始的材料、原始的工艺,尽量做到修旧如旧。”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杨正林介绍。
“一房一策”的精细修缮不仅停留在建筑外观的复原上,更注重功能的重塑。据悉,海陵着眼绽放历史文化名城更璀璨的时代芳华,实施“最泰州·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计划,活化利用城中、涵东、涵西等历史文化街区,带动十胜街、钟楼巷等出圈出彩,营造“尘世幸福多”的生活氛围。
“人民设计师”让居民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说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对城市记忆的守护,那么老旧小区的更新则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感。
在海陵,老旧小区改造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居民的“创作台”,通过“人民设计师”机制,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改造的设计者和监督者,真正实现了“我的小区我做主”。
天阳花园的改造故事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小区东侧有一条约200米长、1.8米宽的健身步道,踩上去脚感舒适柔软,弹性十足,成为居民饭后散步的热门去处,这条步道的诞生正是居民意愿的直接体现。“人民设计师”樊玉春回忆:“很多业主跟我讲,要建一个健身跑道,我就提上去了,没想到还真被采纳了,新跑道踩上去软绵绵的,还不伤膝盖。”
“民意导向”的改造模式在天阳花园得到了充分实践,通过一场场民意征集会、规划设计论证会,无障碍和适老化设施、配电箱防护、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居民的“金点子”在改造中落地生金,外立面改造、新建停车场、雨污水分流、主干道“白改黑”、增设充电桩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让这个始建于上世纪的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数据最能说明成效:2024年,海陵持续深化“人民设计师”“人民工程师”海陵经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个,涉及房屋185幢,惠及4716户居民,在43个小区内新增4005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从最初居民对改造带来不便的反对声,到后来每天关切啥时候到自家小区的期待问询,海陵用实实在在的改造成果赢得了群众口碑。
城市“绿肺”提升宜居品质
在城市更新的“海陵方案”中,绿化提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海陵地处主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有限,建设大规模公园绿地难以实现,为破解这些难题,海陵区利用主城区畸零地打造风格各异的街头游园,即“凤小美”城市文化绿地项目。
自2021年实施“凤小美”城市文化绿地项目以来,海陵区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等空间“见缝插绿”,累计实施绿化游园、闲置地块简易绿化等203个绿化项目,新增绿地400公顷。这些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和街边绿地,让“开窗见绿、推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位于海陵区人社局机关大院的绿化游园是“拆墙透绿”的典范。游园面积约26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1200平方米,配套建设了56个生态停车位,不仅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夜间停车难题,也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户外环境。“这个绿化游园将来与古银杏公园连接贯通,美不胜收,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颜万云称赞道。
多功能复合的绿地设计是海陵区“口袋公园”的鲜明特色。森园路与青年路交叉口的河影·杉林统计游园总设计面积约1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4000平方米,按照“城市生态休闲会客厅”的定位,融入运河文化元素,同时将统计科普与游乐设施相结合,营造“人、水、林、鸟”共生的环境。居民宋正金表示:“这个游园有树木、有跑道,景色宜人,空气新鲜,是个锻炼的好地方。”这些“口袋公园”和街边绿地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如同城市的一片片“绿肺”,在一呼一吸之间为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提供绿境,大大降低了城市中的噪声污染、吸收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尘埃,产生大量氧气,极大地净化了城市环境。截至目前,海陵区活立木蓄积量达12.36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28.17%,位于全市前列。
如今的海陵,老街区焕发新生机,老小区展现新面貌,小公园带来大幸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发布,明确了城市更新“时间表”“路线图”。海陵将坚持以千年凤城河为内核,积极探索更富创意的城市形象“打开方式”,让城市成为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全媒体记者:沈雁秋 林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