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05-16 15:06
- 浏览次数: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播撒非遗保护的种子。5月15日,非遗点亮幸福海陵“非遗进中心”主题活动在海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彩开展。
古韵新章:篆刻艺术闪耀海陵
“同学们,这一方小小的印章,承载着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文明。”非遗“泰州篆刻”代表性传承人许建民老师的开场白,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城东中心小学学生探索篆刻艺术的大门。
课程伊始,许建民老师手持一方篆印,从篆法布局、刀法技巧到印章背后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剖析。孩子们目不转睛地观看,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被古人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深深吸引。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篆刻,没想到实物这么精美,每一枚印章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六年级学生贾睿一边观赏一边感慨道。
刀笔流转:匠心技艺倾囊授
在技法传授环节,许建民老师现场进行篆刻示范,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他在印石上轻轻勾勒文字轮廓,凝神屏息间,刻刀缓缓落下。“执刀要像握铅笔一样稳,运刀时想象在‘推着石头走’。”随着刀锋在印石上游走,一个线条流畅、古朴大气的篆字跃然石上。
学生们围聚身旁,目光紧随着刻刀移动,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太神奇了!”“原来刻印章这么有趣!”惊叹与讨论声交织。示范结束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尝试实践,面对陌生工具既兴奋又紧张。许老师穿梭其间,一对一耐心指导:“调整握刀角度,线条会更流畅”,在他的悉心引导下,学生们逐渐掌握要领,开始在印石上留下自己的创作痕迹。
印合文脉:少年共书海陵情
实践环节中,许建民老师为每位学生分发了专属印章,并布置了特别任务——每人独立篆刻一个字,最终共同组成“非遗点亮幸福海陵 州建南唐 文昌北宋”的特色语句。
经过近两小时的专注创作,孩子们陆续完成作品。五年级学生帅雨桐展示自己刻的“福”字印章,兴奋地说:“原来刻印章要这么细心,就像解数学题一样,每个笔画都要精准。看着印泥印出的红章,特别有成就感!”
随后,孩子们满怀自豪地在各自印章旁郑重签下名字,稚嫩的笔迹与古朴的篆字相映成趣,见证着传统文化与少年热情的交融。
“篆刻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而孩子是传承的未来。”海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将非遗技艺与青少年美育教育结合,既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创新实践,也是推进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探索。未来,中心将建立“一月一主题、一期一特色”的常态化机制,根据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课程套餐,糖画、制香等多个非遗项目将相继入驻,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从“可看”变“可玩”“可带走”。(全媒体记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