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海陵区新闻中心
- 发布日期:2025-11-26 16:39
- 浏览次数:

在大脑这片“生命禁区”,他以毫厘精准守护健康,用暖心沟通驱散恐惧。从业30余年,他用技术与初心成为无数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就是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亦农。
“我热爱这充满挑战的领域”
“神经外科手术就像在毫厘之间行走,既要精准破解病灶难题,更要最大限度守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从业30余年,徐亦农始终坚守这份职业信念,以微创技术为刃、以仁心仁术为盾,在颅脑创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疾病救治领域不断突破,成为泰州地区神经外科领域的领军者。
1994年毕业后,徐亦农来到泰州四院,2003年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进修后,便深耕神经外科临床一线。“那时候是不愿意来的,觉得神经外科风险大、病人病情急,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高,远不如普外科、骨科稳妥,但当时科室缺人,想着总得有个定向,就答应了。”回忆起初涉神外的选择,徐亦农坦言,正是那次进修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看着那么多患者从生死边缘被拉回,从卧床不起到逐步康复,心里特别有成就感,也慢慢爱上了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
正是这份“成就感”与“热爱”,让徐亦农的从医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他不再仅仅视自己为一名与疾病搏斗的技术专家,更成为与患者并肩同行的守护者。
“就是信任这里的技术和医生”
在徐亦农看来,与患者的交流是诊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始于术前,贯穿始终。“手术刀解决的是身体的病痛,但语言和沟通,治愈的是人心的恐惧。”
四个月前突发脑出血的孟先生,日前特意回到该院进行颅骨修补手术,他坚定地说:“这次手术,我指定要找徐主任。”回忆起当时的危急情况,孟先生仍心有余悸——突发脑出血让他半边身体失去知觉、说话含糊,被送医时已命悬一线。“是徐主任带着团队连夜制定手术方案,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孟先生说,自己昏迷期间,家人急得团团转,徐主任却总能及时出现,哪怕凌晨做完手术,再疲惫也会把最新病情讲清楚,从不让家属空等。
这份细致与负责,让孟先生格外信赖。“现在我手脚利索、说话也正常了,全靠徐主任的精湛技术。身边朋友都劝我去大城市医院,可我就认他。”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众多患者的心声,也凝聚着大家对徐亦农团队的深厚信赖。
神经外科病房的走廊里,悬挂着不少患者康复后送来的锦旗,“妙手回春外科医,仁心仁术献爱心”之类的话语,正是这份信赖最直观的见证,无声诉说着患者对科室团队的认可。
“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团队的成长与传承,是科室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精准诊疗的关键。为了让团队始终紧跟医学前沿,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徐亦农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他根据科室亚专业发展需求,不定期安排团队成员前往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顶尖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针对性攻克神经外科各细分领域的技术难点。
主治医师王凯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今年年初,在徐主任的统筹安排下,我专门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周围神经相关专业,系统学习了前沿的诊断技术和手术方法。”王凯回忆道,进修期间,徐亦农还会定期与他沟通学习进展,叮嘱他重点关注临床实操中的精准细节,回来后及时分享所学。
在徐亦农的带领下,凭借进修积累的经验,王凯率先在泰州地区组建了周围神经疾病专病门诊,将学到的精细化手术技巧运用到临床中,针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神经卡压性偏头痛、梨状肌综合征等常见周围神经疾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手术精准度和患者康复率均大幅提升。
谈及科室未来发展,徐亦农有着清晰的规划:“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跟神经外科领域前沿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亚专业细分,重点布局脑机接口相关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在微创化、精准化治疗方向上持续攻关突破,以更精细的学科布局、更前沿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诊疗服务。”(记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