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212020031/2023-09060940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发布机构 | 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 | 发文日期 | 2023-09-06 |
发文字号 | 无 | 时 效 | 有效 |
- 信息来源: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
- 发布日期:2023-09-06 09:40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公安海陵分局贯彻落实全市街面路面应急处突新体系建设工作要求,紧扣“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跟着需求走”主线,做强警情分析,配套优化、融合街面警力,扎实推进主城区应急处突体系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海陵区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持续上升,重点区位、地段打架斗殴、夜间盗窃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5.3%、28.5%。
一、突围痛点,“联”警务模式提升速度。处置重大敏感警情核心在“快”,即快反、快到、快处。一是切块联警。打破传统固化的必巡网格模式,依据季节性特征、警情高发特点,动态调整必巡网格。二是交巡所联勤。出台《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重大敏感警情联动处置工作实施办法》,固化交警海陵大队、巡特警海陵大队与派出所互增互援工作机制,形成交、巡、所街面联巡、有警联处、舆情联控、数据资源联享、专项任务联行的实战格局。三是社会面联防。会同保安公司,为城区各派出所至少增加1组2人的晚间巡逻力量,重点在排档、夜市等警情高发位置设打卡点,保障实战实效。截至目前,分局已在“夜经济”圈选出450名治安志愿者和35名治安联防户长,先期介入、避免打架斗殴事件、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共计20余起。
二、破解难点,“智”警务模式提升精度。以应急处突为业务核心,以主战主防为价值取向,坚持机制建设与科技应用并重,不断提升精准制导水平。一是处突智引。将交巡所、机关夜巡力量等街面警力在平台实名上图,“红、橙、黄”三色警情触发后,平台可迅速圈选周边警力,点对点指令。坚持把警情处置的赋能环节前移到民警赶赴现场途中,分人、地、事、处置规范等四个层次,向处警民警提供“赋能包”。二是主战智引。建强巡特警综合指挥室,承接来自分局多个中心的150余个数据模型,每日推送“触网”预警指令,深入开展跟踪研判,指令街面巡逻值守警力开展“接触性”盘查。三是提质智引。搭建警车出巡区、停车超过10分钟双报警模型,并建立情况说明等配套机制。同时,以“警情数、发案数同比”为硬性指标,每周对“勤务+警务”微治理情况进行复盘评估,动态调整警力部署。
三、打通堵点,“融”警务模式提升力度。应急处突工作是横向关联业务、纵向贯穿始终的关键一环。一是最大限度融警力。每日抽调机关部门12名民警,与交、巡、所警力混编成41个巡逻组,确保每个网格至少有1组街面警力可以随时响应应急处突调度。机关部门组建横向区队兼顾实战经验、纵向同组别统筹部门的3个梯队、15个区队共计150名民警的应急处突增援队。选拔15名辅警成立应急处突尖刀班,围绕警械使用、处突队形等开展常态化训练备战,确保随时拉得出、打得赢。二是最大程度融业务。利用街面警力与群众距离最近的优势,大力投身反诈宣传,在育才路-宫涵小区北门等夜市地段投放的警务岗亭内,设置宣传展板和单页,在钟楼巷夜市设置反诈主题摊点,步巡途中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对象开展精准的反诈宣传。三是最实态度融装备。分局主动研发了车载机器人,为精准指挥决策补盲。今年6月,针对当前警用围挡笨重、搭建部署难的问题,分局自主设计了单人可操作便携式围挡,目前已在巡特警实战中展开应用。